全球轮胎减产潮,谁是“罪魁祸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6:17 2

摘要:近日,普利司通西班牙制造公司以欧洲轮胎市场的“深刻变化”为由,打算启动“集体解雇”程序。受该程序影响的工厂包括Puente San Miguel的农业和卡客车轮胎厂以及Basauri的卡客车轮胎厂。裁员可能会影响500多名工人。

近日,普利司通西班牙制造公司以欧洲轮胎市场的“深刻变化”为由,打算启动“集体解雇”程序。受该程序影响的工厂包括Puente San Miguel的农业和卡客车轮胎厂以及Basauri的卡客车轮胎厂。裁员可能会影响500多名工人。

该公司称,子午线农业和卡客车轮胎行业最近经历了大幅收缩,这与“通货膨胀、市场不确定性和监管变化”造成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关。

此外,非欧洲制造商的崛起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这导致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公司需要调整其生产结构,以更符合不断发展的欧洲轮胎市场。

2025年,普利司通进一步减产裁员...

据了解,早在2023年,普利司通在西班牙的业务受到该国持续的汽车危机的打击,公司推出了临时就业法规文件(ERTE),以减少当地四个工厂的产量。

去年年底,这家轮胎制造商曾表示,正在考虑与工会讨论第二次延长ERTE,以便在2025年1月至3月期间临时减产,此举是为了应对库存过剩。

普利司通此次裁员,或将只是一个开始。车辕车辙获悉,该公司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指出,2025年的重点计划包括降低成本,并重组其在关键市场的业务。同时在全球采购、供应链管理和现场生产力方面实施成本降低计划。

在欧洲,普利司通整合了其翻新业务:于2024年关闭其在比利时的Lanklaar工厂,并将业务整合到波兰。2025年,该集团正在根据“重建业务”计划,进一步优化欧洲生产、销售、技术中心和企业活动的方案。包括对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和零售业务的评估,以及可能提高效率的措施。

在美国,普利司通表示,重点是简化业务足迹,以增强其在高档轮胎生产中的地位。这些措施包括最近宣布关闭LaVergne轮胎厂、削减其Des Moines农用轮胎厂的产能以及裁员公司、销售和运营部门。

对于拉丁美洲,普利司通表示,其目标是“改变”业务形态:通过减少产能和劳动力,专注于阿根廷和巴西的成本优化。

在亚洲 ,该集团旨在简化其在日本的“多层”结构,并重组其在日本和泰国的替换轮胎批发和零售业务。此外,集团将加强对中国高档乘用车轮胎销售的关注。

所谓的“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漂亮话,其实对应的就是减产、裁员、关厂。事实上,为应对业务上的冲击,缩减业务的企业不止普利司通一家。

全球轮胎减产潮

同为日本企业的优科豪马,已经在最近五个月连关四家工厂,包括美国肯塔基州凡尔赛的软管制造厂、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OTR轮胎工厂、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OTR轮胎工厂和以色列哈代拉的OTR轮胎工厂。超1000名员工被裁。

住友橡胶,于2024年11月决定终止住友橡胶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生产活动,其纽约托纳旺达的轮胎制造工厂也将关闭,1550名员工被遣散。

日本东洋轮胎欧洲业务重组,成立东洋轮胎欧洲销售和营销公司,原欧洲总部的销售子公司——分别位于德国、比荷卢经济联盟、意大利、英国的四家公司,逐步停止业务活动。共计121名员工受到影响。

此外,米其林关闭法国Cholet和Vannes两家工厂,影响1254名员工;大陆集团厄瓜多尔昆卡的轮胎厂,750名员工减薪30%、其德国四个生产基地也被关闭,约400名工人被裁;固特异打算在2025年完全关闭其在德国富尔达的工厂,裁员约1050人,并在2027年关闭其Fürstenwalde工厂的轮胎制造业务,约700人受影响。

不难看出,关厂裁员的地区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这是为何?

核心逻辑:世界需要中国轮胎

车辕车辙发现,不少企业在年报中指出,轮胎销量下降或业务下滑,主要受来自亚洲大量进口轮胎对市场的冲击。

“来自亚洲”,明显说的是中国轮胎。目前,在各行各业,西方企业总是将销量下降归因于“中国低价产品冲击”,而不去考虑,为什么消费者需要低价产品?如果轮胎质量可靠,价格又便宜,消费者当然是用脚投票。

据欧洲轮胎制造商协会报告,近两年内,中国输欧乘用车胎和轻卡车胎数量大增,增长超1000万条,相比2015年增长4000多万条。

全钢胎方面,欧盟启动了反倾销调查,限制了中国全钢胎的扩张。2017年,中国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占欧洲该类轮胎进口总额的70%以上。2018年欧盟实施关税政策后,进口量随即下降了75%。

然而无论如何打压,消费者就是需要这样的产品,下降部分的市场份额,也被中国轮胎海外基地——东盟等其他来源国取代。2023年,泰国和越南输欧卡客车轮胎350万条,比2017年翻了近18倍。

欧美企业造不出低价轮胎吗?当然能,但他们没有中国这样“内卷”的条件,特别是欧美极高的工人成本,需要产品高溢价、维持高利润。这就像一个天平,如果失衡,要么工人失业,要么公司倒闭。而资本为保全利润,关厂裁员便成了家常便饭。

回到国内轮胎业,尽管轮胎业短期压力较大,但整体市场需求没有明显衰退,轮胎工人依旧拿着相对可观的薪酬,干着虽然辛苦但相对稳定的工作。事实上,新项目的扩增还在不断增大就业。

而轮胎流通市场中,多数从业者没有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更多困难来自于业务转型和利润压缩。毕竟,相对欧美国家的明显萎缩,中国轮胎市场韧性更强,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多数企业仍处于业绩的上升期,尤其作为汽车工业电动化转型的获益者,中国轮胎业未来整体前景仍然明朗!

来源:车辕车辙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