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一曼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式的妇女,她勤劳,善良,一共生育了六女二男,赵一曼排行第七,虽然赵一曼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但家里仍旧有着浓厚的“封建气息”
2005年纪录片《赵一曼》播放后,一位曾参加了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找到了陈红,想要当面和他说一声对不起。
陈红是赵一曼的亲孙女,赵一曼的丈夫是湖南人,叫陈达邦,陈达邦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同志,他可是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哥哥。
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封建地主家族,由于祖荫尚可,她的父亲用白花花的银子,捐了一个“监生”的功名,
后来大清王朝没落后,赵一曼的父亲开始自学中医,并为乡里乡亲们治疗一些小病,从而在当地,赵家的风评很不错。
赵一曼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式的妇女,她勤劳,善良,一共生育了六女二男,赵一曼排行第七,虽然赵一曼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但家里仍旧有着浓厚的“封建气息”
因而自小时候,赵一曼就同封建主义开始了“斗争”,10岁那年,按照旧的习俗,赵一曼的母亲要为她裹脚,赵一曼始终不从,甚至用砍刀砍断了裹脚用的缠足布。
不仅如此,赵一曼还郑重声明的告诉父母,如果再坚持要自己裹脚的话,她宁肯去死,面对女儿如此刚烈的反对,赵一曼的父母只好听之任之。
也许是这段童年并不美好的回忆,也对赵一曼的一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纵观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她始终都在同落后的,封建的社会斗争。
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家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赵一曼抵制旧社会的陋习,正巧,她的大姐夫郑佑之是四川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同时,他也是中共宜宾特支的第一任书记,同大姐夫的交谈,让赵一曼对革命的,进步的思想产地了如痴如醉的渴望。
也是在郑佑之的影响下,赵一曼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先后阅读了《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宣言》等大量进步刊物,
18岁那年,赵一曼踏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她加入了社会主义共青团。
此时全国都处在革命的浪潮中,赵一曼感觉到了中国的希望,她的思想更为先进了,而且,她也勇于向自己的理想靠近。
事实上,赵一曼13岁时,随着父亲的去世,她也被大哥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如今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赵一曼走在了革命的前列,
她首先在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上发表了一篇以自己为主题的文章,痛斥了旧社会“众女轻男”的思想。
至此,赵一曼彻底走上了完全革命的道路,21岁那年,赵一曼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她是第一期的黄埔军校女学生,也是在革命的征途中,赵一曼结识了自己一生的忠实伴侣,陈达邦。
陈达邦与赵一曼说起来还同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他们既有同窗之情,也有浓厚的革命友谊,当然也缺不了两人的男女感情。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送一批同志前往苏联学习,深造,陈达邦由于表现良好,担任了小组长,赵一曼此时正在陈达邦的小组里。
经过朝夕相处,陈达邦与赵一曼产生了爱情,两人在报告党组织同意后,于1928年五一劳动节时,正式结为了伉俪。
后来赵一曼在怀孕时,被党组织召回了国内,陈达邦则是继续留在了苏联,只是那个时候,两人都想不到的是,他们这次的分别,却是成为了永远。
赵一曼回国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宁儿”,这个孩子,也成为了后来赵一曼被日军抓捕后在狱中,最大的牵挂。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赵一曼自告奋勇要前往东北杀敌报国,那个时候,她已经将孩子托付给了丈夫的大哥陈岳云。
在东北,赵一曼英勇善战,威震珠河,当地老百姓将她与赵尚志一同称为“哈东二赵”,而他们两人,也成为了日寇眼中最大的威胁。
日军想要千方百计的抓捕她,1936年,赵一曼不幸被敌人抓捕,敌人对她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刑讯逼供,可她始终没有屈服。
最终,敌人将她残忍杀害。
赵一曼牺牲后,陈达邦一直都不知道妻子的下落,只知道她很早就参加革命了,原因就是赵一曼其实是她的化名,她的原名叫李淑宁。
直到1954年,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经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赵一曼的战友、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的何成湘,至此终于确认,原来抗战中牺牲的赵一曼,正是自己的七妹李淑宁。
这一年,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看到了母亲在狱中写下的遗书,那一刻,他泪如雨下,回到家后,他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
他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深深刻在了身体上。
因为母亲,陈掖贤的日子可以过得好,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党组织伸手,后来党和政府给赵一曼发的抚恤金,陈掖贤也没有去领。
1982年,陈掖贤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告诉女儿陈红说:“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 你是你! 否则, 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陈红始终惦念着父亲的话,虽然她从来没有与奶奶见过,但她始终将奶奶视为自己终生的偶像,她也从来没有利用奶奶的名号为自己谋福利。
直到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赵一曼》播出后,与她一同上班20多年的同事才知道原来她居然是赵一曼的孙女。
也是因为这部纪录片,一位当年的侵华日军老兵找到了陈红,说要向她表达歉意,并给她准备了一笔钱。
陈红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的道歉,她说:“你老了,良心上过不去,想要解脱,可我的国恨家仇怎么办?再说贵国政府向来的态度,我不能接受你的忏悔,钱我也不会要。”
来源:历史门外的小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