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营党魁之争为什么会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民进党在大罢免中遭受重创,台湾风灾亦让民进党的大本营南部地区民心思变,国民党的形势一片大好,因此,蓝党魁更是成了香饽饽;另一方面,“挺朱派”与“反朱派”角力,“反朱派”代表郑丽文的声量又是最高,“挺朱派”就利用现任者优势
蓝营党魁改选的水越变越浑,前立委郑丽文宣布暂别,馆长提出支持条件,勿忘两个字,而白营虽态度模糊,但馆长认为白营具有可塑性!
蓝营党魁之争为什么会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民进党在大罢免中遭受重创,台湾风灾亦让民进党的大本营南部地区民心思变,国民党的形势一片大好,因此,蓝党魁更是成了香饽饽;另一方面,“挺朱派”与“反朱派”角力,“反朱派”代表郑丽文的声量又是最高,“挺朱派”就利用现任者优势不断出招,杯葛郑丽文。
国民党主席的改选,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简单的选举,更像是一出夹杂着派系角力与幕后运筹的宫斗剧,当台中市长卢秀燕明确表态不参与竞逐后,这场选战的复杂性反而愈发凸显,现任主席朱立伦被广泛认为是这场牌局的幕后操盘手,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局。
朱立伦曾试图推举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出马,但党内立刻响起了担忧之声,不少人记得郝龙斌与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过往的种种不合拍,这层关系让未来的“蓝白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可能削弱郝龙斌在竞争中的说服力。
为了布局,朱立伦甚至通过职务聘任,巧妙地为另一位潜在人选赵少康扫清了参选的资格障碍,其用心可见一斑,而郝龙斌本人也没闲着,近期正密集拜会党内各方重要人物,有传闻他计划在9月15日正式摊牌。
与这种幕后运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丽文的高调参选,她毫不客气地将矛头直指党内积弊,公开反对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因人设事”或“私相授受”行为。
郑丽文批评国民党的提名过程常常虚化,人选总是出人意料,并直接拿朱立伦当年指定侯友宜参选作为例证,火药味十足。
面对外界对其能否筹集高达1320万竞选保证金的质疑,郑丽文在9月8日给出了强硬回击,她澄清说家庭完全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并已获得丈夫的全力支持,同时告诫外界不要再质疑她的参选资格和胜选信心。
为了全身心投入选战,她毅然宣布暂别所有电视节目通告,这一举动被视为兼顾媒体“空战”与基层“陆战”的策略选择,她的后援会已经组建完成,对于募款前景也表现得信心满满。
这场选举背后,“挺朱派”与“反朱派”的力量正在激烈碰撞,作为“反朱派”中声量最高的代表人物,郑丽文自然成了被攻击的目标。
“挺朱派”被指利用现任者的优势,试图设置障碍,更离谱的是,网络上甚至传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弃选”的假消息,意图挑起“反朱派”内部的矛盾,好让“挺朱派”属意的人选顺利上位,幸好张亚中本人迅速出面澄清,才没让这出闹剧得逞。
柯文哲掀起千层浪就在国民党内部激战正酣时,另一股强大的政治旋风正从台北地方法院门口刮起,被羁押一年后,柯文哲于9月8日获准保释,为此他缴纳了高达7000万新台币的保释金,当天,“馆长”陈之汉与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亲自到场迎接,场面极具象征意义。
重获自由的柯文哲,一开口就火力全开,猛烈抨击执政党及其负责人,他高呼“绝不投降!绝不屈服!”,将自己的遭遇归因于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打压。
他讽刺地说,自己能获得保释,恰恰证明了执政党根本没找到任何实质性证据,或许对方压根没想到他和白营竟然“如此干净”。
柯文哲将这次获释视为在政治打压下的一次重大胜利,并立刻将其与近期执政党在大罢免中的失利联系起来,强调这反映了外界对执政党操弄政治的极度厌恶。
他甚至直接向赖清德喊话,要求其对相关事件给出一个交代,有评论员预测,柯文哲的回归将导致赖清德的支持率进一步下滑,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是赖清德“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
无论如何,柯文哲的归来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政治节奏,可以预见,民众党内部的权力结构将面临调整,黄国昌大概率将卸下党主席的职务。
而由黄国昌一手促成的“蓝白合”模式,也可能因此发生深刻改变,有分析认为,经历了一年的沉潜,柯文哲或许已经对自己当初撕毁“蓝白六点协议”的行为有所懊悔。
若想打一场漂亮的政治“翻身仗”,他可能需要依托“蓝白合”的巨大气势,因此,他本人很可能转变为“蓝白合作”的积极推动者。
在这场蓝白阵营的变局中,网红“馆长”陈之汉扮演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他的直播节目已成为政治人物争取曝光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他不仅在9月7日的直播中预告将去迎接柯文哲,还计划在9日邀请郑丽文进行对谈,俨然成为连接蓝白两股力量的桥梁。
然而,“馆长”并非一个简单的平台提供者,他带着明确的政治诉求,他公开向所有国民党主席参选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条件:是否敢与大陆谈统一?他要求参选者必须清晰地表达出支持两岸统一并认同“中国人”身份的态度,在他看来,国民党党纲中的“九二共识”,其核心要义理应就是支持两岸走向统一。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朱立伦、侯友宜、卢秀燕等蓝营重要人物,指责他们在这一根本立场上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刻意回避,“馆长”认为,这种模糊的身份认同根本无法获得支持,更是在砸国民党的百年招牌。
相比之下,郑丽文因其在“中国人”身份认同上的明确立场,获得了“馆长”的公开力挺,郑丽文那句“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如直接加入民进党”的直白言论,显然深得其心。
有趣的是,“馆长”对民众党(白营)则采取了“引导”而非“批评”的态度,他认为民众党的支持者多为中道理性人士,且作为一个新兴政党,白营更具可塑性,他相信,在自己的影响力下,柯文哲和黄国昌最终会接受他所主张的身份认同。
当然,他也强调自己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白营若有错事,他同样会予以批评,他的最终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自身影响力,推动蓝白双方在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以实现“下架绿营”的共同目标。
台湾内部的政治纷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外部宏观环境的深刻关联日益紧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美关系的博弈以及两岸力量对比的消长,都在重塑着台湾的政治生态。
有分析指出,九三阅兵之后,美国可能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亚太地区的整体策略,其国防战略的重心,或将从过去的“优先遏华”转向“优先防御本土和西半球”,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会大幅收缩其对外战略,甚至在未来放弃经营多年的第一、第二岛链。
这一潜在的巨大转变,对国民党长期奉行的“亲美、友日、和陆”方针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如果外部的“靠山”策略发生变化,国民党内部因路线分歧而产生的争斗恐怕只会愈演愈烈。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大陆阅兵后,曾表达了对大陆军事实力和维护和平决心的深深震撼,她直言“中国已屹立在世界之巅”。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洪秀柱访问大陆前曾受到民进党当局“法办”的威胁,但当她返回台湾后,这些威胁的声音却奇迹般地消失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执政党对大陆实力增长的深层恐惧。
台湾的反对阵营,正真真切切地站在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国民党主席的改选、柯文哲的回归以及“馆长”的呐喊,都是这场巨大变革中的关键变量,如果国民党无法看清国际大势,依旧在身份认同上摇摆不定,坚持所谓的“暗独”路线,其下场恐怕会与今天被民意唾弃的民进党并无二致。
最终,反对阵营能否有效整合内部力量,形成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共同立场,并根据外部局势的变化做出精准的战略判断,将决定他们能否真正挑战执政党,为台湾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自曝备妥1320万新台币参选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我已暂别政论节目——海峡导报
2025-09-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665440333863883&wfr=spider&for=pc
台媒:柯文哲完成交保程序,戴电子脚铐获释——环球网
2025-09-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738034572168419&wfr=spider&for=pc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