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春三月,暖意融融。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3月以来,我市集中开展以“学雷锋 做志愿服务改革建新功”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热潮。从社区到校园,从街头巷尾到居民家中,无数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
渭南日报 记者 陈墨怡
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象征,它永不过时,历久弥新。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3月以来,我市集中开展以“学雷锋 做志愿服务改革建新功”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热潮。从社区到校园,从街头巷尾到居民家中,无数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让奉献与温暖如春风般浸润城市的每个角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雷锋精神落地生根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这个3月,一大批特色鲜明、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学雷锋”活动真正融入了我市群众的生活。
“阿姨,您想头发短一点还是稍微修一修就好?”3月5日当天,在临渭区人民街道东风社区,志愿者为辖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义诊、义剪等贴心服务。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老人的头发变得清爽利落,脸上也绽放出舒心的笑容。
“爷爷,这个长度合适吗?”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临渭区解放街道学雷锋志愿活动现场,上午9时,志愿者早早摆好座椅、备齐理发工具,热情迎接每一位到来的老人。理发过程中,志愿者一边精心修剪发型,一边与老人唠家常,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
在临渭区惠园社区,“红色集市”成为3月里的一抹亮色。理发师巧手翻飞,为居民修剪出清爽利落的发型;磨刀师傅的摊位前排起长队,一把钝刀片刻间焕发新生;健康义诊区更是人头攒动,血压测量、口腔检查、中医理疗等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关怀。正如居民李阿姨感慨:“这样的活动既贴心又暖心,真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3月12日,在渭南小学和朝阳公园,“护绿小卫士”与“雷锋小标兵”的身影格外动人。孩子们提着水壶为校园绿植浇水,踮起脚尖擦拭文化长廊,稚嫩的脸庞沾满汗水却笑容灿烂。这场劳动实践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奉献与责任的种子。
涓水成流,聚沙成塔。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701197人,志愿队伍6128个,我市持续擦亮“志愿‘渭’来”服务品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中,新时代“雷锋”正在秦东大地茁壮成长。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 志愿星火照亮城市
学雷锋不止于“一时一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升华。
“我要像小树一样成长,将来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3月9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学雷锋我行动”主题活动,带领临时代养儿童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通过孩子们参与扶苗培土、提水浇灌等活动,让雷锋精神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悄然扎根于新一代心中。
“听了李爷爷的故事,我感触颇深。今后,我会在学习生活中汲取榜样力量,践行雷锋精神。”临渭区胜利小学五年级学生阴永昊说。在解放街道陇海广场的学雷锋宣教基地,“中国好人”李长聆与孩子们的对话感动了无数人。这位八旬老人用一方修理摊,十年间义务维修小家电千余件,用行动证明“平凡亦能成就伟大”。
3月5日,临渭区杜桥街道惠园社区举办了一场“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榜样力量”主题宣讲,退伍老兵姚和平的讲述引起了在场群众的一致共鸣。他创办的社区家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者4000余人次,他用630余场公益活动、6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将红色基因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先进典型的事迹通过宣讲广泛传播,激发了群众“学榜样、做先锋”的热情。
榜样力量的不断浸润,使雷锋精神升华为一种集体认同,为城市文明注入了持久动力。在我市,还有数不胜数的劳动者立足岗位学雷锋、做雷锋,用行动续写雷锋故事。
在富平县,国网富平县供电公司老庙供电所的普通供服人员张升仓35年如一日,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在临渭区,退伍军人申来成用“爱心车”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在大荔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岳玲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收到群众“活雷锋”的高度赞誉;在潼关县,司法局太要司法所所长罗刚多年来扎根基层,在司法为民中践行雷锋精神……
三月春风暖,精神永流传。从对银发群体的贴心关怀,到校园绿地的辛勤汗水;从“红色集市”的欢声笑语,到榜样力量的深情传递,我市用一场场务实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用一次次暖心服务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践行。未来,我市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引领,让志愿服务星火成炬,照亮文明之路,温暖万千人心。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