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爆型设备凭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等优势,成为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重要防爆型式。其防爆性能依赖于两个核心设计
设备核心技术
隔爆型设备凭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等优势,成为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重要防爆型式。其防爆性能依赖于两个核心设计
01/隔爆型
设备中 “降低压力重叠风险” 的设计逻辑
要理解隔爆型设备中 “降低压力重叠风险” 的设计逻辑,需先明确压力重叠的本质:当隔爆腔体内发生爆炸时,若压力波因结构设计缺陷(如多腔串联、腔体过长、结构突变、存在死区)发生 “反射、滞留或多股压力叠加”,会导致局部压力远超单次爆炸的峰值压力,进而破坏隔爆接合面的密封性(影响隔爆性)或超出外壳机械强度(影响耐爆性)。
隔爆性——外壳具有特定结构和参数的隔爆接合面,阻止外壳内的爆炸通过接合面传播到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耐爆性——外壳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不会导致外壳发生使防爆型式失效的永久性变形或损坏。
02、隔爆型
如何降低压力重叠带来的风险?
今天我们重点讲解隔爆性,隔爆型设备设计中,如何降低压力重叠带来的风险?优化腔体结构设计避免多腔室串联,尽量采用单腔室设计,若必须采用多腔室结构,需保证泄压通道畅通;控制腔体长径比,L/D≤3:1(理想≤2:1),长腔体增设导流板或缓冲结构;避免突变结构,采用流线型过渡,减少直角弯头、挡板等易反射压力的设计;消除死区结构,必要时设通风孔(孔径需符合隔爆要求)。
03、隔爆性
总结:降低压力重叠风险的核心逻辑!
所有设计措施的本质,都是通过“优化压力传播路径、消除压力叠加源、加速压力释放”,确保隔爆腔体内的爆炸压力始终处于 “可控范围”—— 既不超过隔爆接合面的密封能力(保障隔爆性),也不超出外壳的机械强度(保障耐爆性)。
这一设计需严格结合 GB 3836.2(中国隔爆标准)或 IEC 60079-1(国际标准),同时根据设备所处的爆炸性气体级别(如 IIA、IIB、IIC 级)调整参数(如接合面间隙、通风孔孔径),确保在不同危险环境下均能有效规避压力重叠风险。
来源:防爆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