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3岁的他,如今是功成名就的大老板,却站在这没翻新的小院前,眼神里藏着说不出的滋味。
清明节前夕,俞敏洪却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江苏江阴的老家。
63岁的他,如今是功成名就的大老板,却站在这没翻新的小院前,眼神里藏着说不出的滋味。
网友调侃:“捐了几千万做慈善,老房子咋还不修?”
这话戳中了心窝,不是舍不得钱,而是舍不得那份根的痕迹。
从农村走出来的他,靠英语闯天下,建起新东方帝国,却也背负着争议和压力。
清明回乡,不只是祭祖,更像一次自我剖析:拼了一辈子,忙到头发花白,到底是为了啥?
老伙计们老了,父母的影子模糊了,他却停不下来。
这趟回乡之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成功背后的孤独,也让无数人感慨:再大的成就,抵不过故乡一声呼唤。
2025年4月1日,俞敏洪回到了夏港街道葫桥村,那个他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的小地方。
他站在老屋前,拍了张照,顺手把这破旧的“家底”晒给了网友。
那房子还是老样子,墙面坑坑洼洼,屋顶的瓦片像是随时要掉下来,跟他几十年前离开时没啥两样。
网友一看,忍不住调侃:“俞老师,你每年捐几千万做公益,老房子咋不翻修一下?太抠了吧!”
这话听着糙,却也让人好奇: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老板,为啥对这老屋这么“执着”?
俞敏洪的起点低得不能再低。
1962年,他出生在江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连条活鱼都买不起,普通话带着浓浓的乡音,连县城都没怎么出过。
他自己说过:“我就是个农民。”
高考还连着落榜两次,第三次才勉强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
大学期间,他还因肺结核休学一年,差点连学都上不完。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农村娃,后来靠着一口英语,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天。
1993年,他在北京创立新东方,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起步,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把它变成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标杆。
公司上市后,他成了亿万富翁,每年捐几千万做慈善,资助贫困山区的小学生读书。
可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奔波和压力。
他63岁了,头发花白,依然忙得像个陀螺,比年轻人还拼。
网友笑他:“都这岁数了,还不退休享福?”他却说:“我停不下来,还有事业要干。”
这次回老家,俞敏洪不只是祭祖。
他拉着姐姐姐夫拍了张合影,姐夫家那朴素的一层平房,跟村里其他人家没啥区别。
他还翻出父母年轻时的照片,姐姐的长相跟爸妈如出一辙,血脉的传承让他感慨万千。
站在老屋前,他又叫上儿时的老伙计们合了影,一群60后站在那儿,他居中,笑得敞亮,可岁月不饶人,每个人脸上都刻满了皱纹。
那老屋所在的农家小院,偏僻又安静,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都能听见。
俞敏洪站在那儿,望着这熟悉的一切,估计心里翻江倒海。
从这儿走出去,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今再回来,怎能不触景生情?
他晒出这些照片,没藏着掖着,跟网友掏心掏肺地说:“这就是我来的地方。”
有人说他节约,有人说他怀旧,可我觉得,这老屋对他来说,不是房子,是根,是他拼搏半生的起点。
当然,俞敏洪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东方这些年风光过,也摔过跟头。
2021年教培行业“双减”政策落地,新东方股价暴跌,他不得不带着团队转型做直播带货。
董宇辉的爆火,让东方甄选成了转型的标杆,可随之而来的“小作文”风波,又把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3年底,董宇辉和时任CEO孙东旭的矛盾公开化,粉丝闹着“护辉”,公司掉粉几十万,股价也跟着跳水。
俞敏洪快刀斩乱麻,免了孙东旭的职,自己兼任CEO,还给董宇辉开了“与辉同行”直播间,稳住了局面。
可这事儿还没完。
2024年7月,董宇辉彻底“单飞”,全资控股“与辉同行”,半年销售额就冲到79亿。
东方甄选却掉了粉,直播数据下滑,俞敏洪在2025年初发文感慨:“2024是我最煎熬的一年,要是早知道这么多麻烦,我绝不会搞东方甄选。”
这话听着有点后悔,可也透着无奈。
网友议论纷纷:“董宇辉走了,俞老师是不是后悔捧他了?”
其实,董宇辉的成功离不开俞敏洪的慧眼识人,但分开后,两边的发展差距也确实刺眼。
还有那次“辱女言论”,也让俞敏洪吃了不少苦头。
2018年,他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堕落。”
这话一出,舆论炸了锅,网友骂他歧视女性,他赶紧道歉,解释是想表达女性对社会的影响力。
可这事儿成了他抹不去的污点,每次提起,总有人拿出来说事儿。
说到董宇辉,他跟俞敏洪的关系挺微妙。
董宇辉是俞敏洪一手挖掘的“金子”,从一个普通英语老师变成直播顶流,靠的是才华和真诚。
俞敏洪曾把他当接班人培养,可“小作文”风波后,董宇辉选择独立,俩人的路越走越远。
俞敏洪直播里说过:“我和宇辉没隔阂,他从没说要走。”
可事实是,董宇辉如今风生水起,俞敏洪却还在为东方甄选的流量发愁。
有人猜,俞敏洪是不是后悔放手?
可我觉得,他更像是在放手后反思。
新东方文旅是他近年的新尝试,2023年成立,注册资本10亿,主打文化旅行和研学。
他亲自挂帅董事长,带着60多岁的身子四处跑,像是要再创一个帝国。
2025年初,他还在东北考察文旅项目,忙得不亦乐乎。
接班人这事儿,他似乎还没找到答案。
俞敏洪的感情生活低调得不行。
他跟妻子杨桂青是大学同学,俩人一路扶持走到今天。
杨桂青很少露面,但一直是他的后盾。
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俞甜甜在美国读完大学后,回国帮父亲打理生意,儿子俞天奇还在读书,具体近况没啥公开消息。
俞敏洪忙事业,家庭时间少得可怜,他自己也说过:“对家人亏欠太多。”
这次回乡,他估计也想多陪陪姐姐姐夫,弥补点亲情的遗憾。
俞敏洪这趟清明回乡,让我挺感慨。
他是个从泥土里爬出来的人,成功了不忘本,老屋不修,不是抠,是不想丢了那份初心。
可他这辈子,太拼了,63岁还在奔波,事业风光,内心却未必轻松。
新东方的起伏、董宇辉的单飞、舆论的争议,都是他肩上的担子。
他用行动告诉大家,起点低不可怕,可成功后,怎么平衡事业和生活,才是更大的考验。
我觉得,他这次回乡,不只是祭祖,更像在给自己找个喘息的机会。
网友笑他节约,我倒觉得,他是想留住那份苦日子里的韧劲儿。
未来,他还会带着新东方文旅往前冲,可别忘了偶尔停下来,看看老家的天,陪陪身边的人。
毕竟,功名利禄再大,也比不上故乡一声呼唤来得真切。
编辑:小脑袋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