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托纳利一脚把皮球闷进死角,补时表跳到97分12秒,意大利全队扑向角旗区,多纳鲁马瘫坐门线大口喘气,镜头扫过记分牌5比4,这场球才算盖棺。
托纳利一脚把皮球闷进死角,补时表跳到97分12秒,意大利全队扑向角旗区,多纳鲁马瘫坐门线大口喘气,镜头扫过记分牌5比4,这场球才算盖棺。
进球大战背后藏着三条暗线。
第一条是意大利的防线。
洛卡特利把对方的传中挡进自家大门,这种乌龙不是运气差,而是站位问题:他退得比中卫还深,球到脚边只能下意识伸腿。
以色列全场11次射正,多纳鲁马扑出7次,剩下4次全进,说明门将再神也补不了整条防线的漏洞。
斯帕莱蒂下半场把迪洛伦佐推到后腰位置,才让禁区前沿少挨了两脚远射,这个调整救了命。
第二条暗线是以色列的体能分配。
他们前70分钟高位逼抢,靠拉菲洛夫和佩雷茨的冲刺打反击,一度3比2反超。
但75分钟后全队跑动距离从103公里掉到97公里,后腰阿布法尼开始原地伸手要球,意大利趁机把基恩顶到肋部,两次反插直接打穿。
佩雷茨最后还能连进两球,纯粹是个人爆发力回光返照,全队已经跑不动了。
第三条暗线是意大利的换人账本。
第80分钟上波利塔诺,第85分钟上托纳利,斯帕莱蒂把最后两个名额全砸在进攻端,赌的就是以色列腿软。
托纳利补时前还在中线回追抢断,30秒后冲到禁区前沿完成绝杀,这口气是意大利传统里最难学的“狠劲”。
瑞典那边完全是反面教材。
主帅让伊萨克坐板凳,理由是“训练状态不达标”,但转播画面拍到替补席上的伊萨克一直在热身,脸色铁青。
哲凯莱什踢了78分钟,触球28次,关键传球只有1次,不是他菜,是科索沃用三中卫把肋部堵死,瑞典边路传中全变成无效起高球。
更离谱的是,瑞典两个后腰塞马和卡胡斯特整场没一次前插,等于把进攻压力全扔给前锋。
数据不会撒谎:瑞典全场8次射门0次射正,科索沃14次射门5次射正进2球。
射正比0比5,输球一点不冤。
伊萨克第63分钟上场时瑞典已经0比2,他3次拿球全被双人包夹,连起脚机会都没有。
主帅赛后说“需要更多时间磨合”,但世预赛不会给任何人时间。
两场球放一起看,意大利赢在敢把最后一颗子弹打出去,瑞典输在提前把枪扔了。
斯帕莱蒂用托纳利当刺客,瑞典主帅用伊萨克当背锅侠,这就是区别。
补时绝杀和补锅失败,哪个更让你睡不着觉?
来源:诚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