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退水后鱼搁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1:25 1

摘要:湖滩上散落的鱼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南昌县高新区湖滨村老张蹲在泥地里,手里的塑料盆已经装满了挣扎的活鱼。这是2025年3月31日午后,鄱阳湖退水后形成的独特景象——延绵数公里的浅滩成了临时的露天鱼市。

湖滩上散落的鱼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南昌县高新区湖滨村老张蹲在泥地里,手里的塑料盆已经装满了挣扎的活鱼。这是2025年3月31日午后,鄱阳湖退水后形成的独特景象——延绵数公里的浅滩成了临时的露天鱼市。

江西省渔政执法总队的巡逻车此时正沿着湖岸线来回穿梭,车载喇叭循环播放着通告:"严禁买卖野生鱼获,私自捡拾后果自负。"这样的场景对于湖区百姓并不陌生,自2019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政策实施以来,每年枯水期都会上演相似的剧情。

今年情况尤为特殊。气象数据显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赣北地区在三月中旬遭遇异常高温,鄱阳湖水域蒸发量较往年同期增加23%。与此同时,上游五河来水量骤减,导致水位在48小时内急降1.2米,形成罕见的"断崖式退水"。这种剧烈的水位变化让原本栖息在湖汊中的鱼类猝不及防,大量青鱼、草鱼被困在尚未干涸的浅水洼里。

"前天早上水面还到脚脖子,今天只剩脚背深的泥浆了。"正在转移鱼苗的护渔员小王抹着汗说。他的胶鞋已经看不出原本颜色,裤腿上沾满深褐色的湖泥。转运队使用的特制水箱车每天要在30公里的湖岸线上往返七趟,但比起不断扩大的搁浅区,这样的救援效率显得力不从心。

这种生态困局背后,是鄱阳湖特殊的江湖关系。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过水性湖泊,其水位涨落本就频繁,但近年极端天气加剧了这种波动。水利专家指出,湖底特有的碟形洼地地形,使得退水时极易形成无数个"生态陷阱"。鱼类为寻找食物进入这些浅水区,等察觉水位变化时为时已晚。

在昌邑乡渔业码头,五十多岁的渔民老李望着湖心叹气:"小时候跟着父亲驾船,水深得能藏栋楼。现在枯水季,芦苇都长到湖心去了。"他的记忆印证着监测数据——鄱阳湖丰水期面积可达4000平方公里,而此刻卫星云图显示,水域面积已不足400平方公里。

渔政部门的处置预案正在经受考验。除了组织专业力量转运,他们还要应对来自民间的复杂情况。在泾口乡,工作人员刚劝离三名捡鱼村民,转头又发现两公里外有人架起拦网。"这些搁浅鱼群既是生态资源,也可能变成治安隐患。"现场指挥的刘队长揉着太阳穴说。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当天的处置记录:劝阻违规行为17起,收缴渔具5套,转运活鱼1.2吨。

暗流涌动的不只是湖水。在社交媒体平台,关于"免费捡鱼"的短视频持续发酵,最高点击量突破百万次。某个拍摄者用手机记录的画面里,成群的鲫鱼在浅水中翻腾,激起的水花在镜头前形成细碎彩虹。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影像,吸引着不明真相的外地人驱车前来。

"我们理解群众的困惑。"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解释,"但野生鱼类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淤泥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他特别提到去年某村民因捡食搁浅鱼引发食物中毒的案例。说话间,办公室窗外正驶过三辆满载的活鱼运输车,这是今天第三批从核心保护区转运出来的鱼群。

夕阳西下时,湖滩上依然晃动着零星人影。护渔队员老周打着手电筒巡视,光束扫过之处,能看见泥地上新鲜的脚印和散落的鱼鳞。远处村庄飘来阵阵鱼香,不知道是谁家没忍住做了红烧鱼。老周摇摇头,掏出对讲机:"指挥部,三号区需要增援,这边又发现......"话音未落,几只白鹭突然从芦苇丛中惊起,翅膀拍打声在暮色中格外清晰。

来源:富鑫小哥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