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语言本质来看,语言具有有声性。与他人交谈时,首要前提是听懂对方表达的内容。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听力技能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教学方法
□林 婷
从语言本质来看,语言具有有声性。与他人交谈时,首要前提是听懂对方表达的内容。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听力技能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一、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听力的因素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环境及听者心理素质的影响
设备声音不清晰、环境喧闹等因素,均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听力效果。同时,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听力理解也有显著影响。许多同学在听力测试前,便产生紧张畏难情绪,这可能导致他们听不清原本简单的材料。部分同学在遇到听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时,容易分心,严重影响对听力全文的理解。
(二)语音障碍
一方面,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初期,过度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忽视了听与说的训练,导致语音基础知识不扎实,发音不准确。另一方面,他们对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特殊发音技巧掌握不足。由于对这些语音现象缺乏了解,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即便遇到熟悉且简单的单词,也可能无法识别。
(三)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不足
若学生缺乏一定的语法知识,就难以判断句子结构、进行句型分析,甚至会对材料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产生理解偏差,从而造成听力障碍。此外,词汇量不足同样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困难。当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遇到大量生词时,就无法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四)文化背景知识匮乏
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同学对西方文化背景了解有限,在面对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听力材料时,即便材料本身简单,也可能无法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容易出现理解错误。
二、提高学生听力的策略
(一)克服紧张心理和不良习惯
学生在做听力题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若未能听懂材料内容,切勿慌乱,需保持平和心态,继续集中精力完成后续题目。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听力训练,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二)打好语音基础
在选择听力训练材料时,教师可挑选难度适中、语音语调纯正的原版标准录音带。此外,课余时间可引导学生播放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
(三)扩大词汇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单词,并通过大量阅读拓宽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力水平,若词汇量不足,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就难以理解材料大意。
(四)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
由于学生若不熟悉西方社会文化,就可能无法理解听力内容。因此,学生应通过阅读了解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平时可多阅读报纸、杂志等,广泛涉猎西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资料,增加知识储备。
(五)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要求学生听懂听力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透彻理解每一个句子。训练时,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可反复聆听;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内容,可查看听力原文,直至听懂。当学生听懂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时,便能理解整篇听力材料,从而达到精听的效果。“泛听”则不要求学生听懂所有单词和句子,只需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泛听不同于精听,无需过于关注细节,重点在于理解大意。精听和泛听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听力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找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各种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听力水平。
来源:科普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