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所强基高校备考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3:12 1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大学。

摘要

今日分享39所强基高校备考信息:【0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

01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大学。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共有A、B、C三类专业的评级排名。其中A+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统计学。特殊类型招生模式包括强基计划、圆梦计划、保送生。

02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招生及报名

招生对象: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我校“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

招生专业(2024年为例):

招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和哲学。

注:报考学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招生省份:

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份试点招生。

招生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2024年招生计划:

报名入口:

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按照招生简章及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名。

注: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报名材料(强基计划报名基本材料准备):

① 考生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② 高中三年成绩单(教务处盖章)

③ 自荐信/个人陈述(800-1500字)

④ 综合素质评价表

⑤ 校长实名推荐信(非必须,看院校要求,但建议准备)

03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入围及校测

入围标准:

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注:入围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入围分数线(2020-2024年):

校测信息:

校测时间一般在高考出分后,7月4日前举行校考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笔试+面试+体测)

往年校测考情参照:

1)笔试科目:通识(哲学、历史、古文字)+特色(哲学、古文字、历史)任选其一

人大校测难度大,其中古文字、历史认知类题目较多。

2)面试:多对一,半结构化面试

面试时间10分钟左右。汉语言、历史、哲学各两题,六选二必选一题,第一志愿专业题,另一题任意。

往年真题:

1、如何看待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

2、瘦肉精对身体有害,是被禁止使用的,但烟草同样对身体有害,却没有被禁止,谈谈你的看法。(化学专业)

3、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

04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录取及培养

综合成绩计算: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校考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录取办法:

学校根据分省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

在拟录考生中,按照分专业计划数,根据校考成绩、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

培养方案:

(一)坚持通专结合,系统构建本研有机衔接的长周期培养模式。

(二)配强一流师资,全面实施导师制、小班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三)依托高水平、多元化、研究型平台,常态化参与研究性学习。

(四)汇聚优质资源,搭建国际平台,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球战略型人才。

(五)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科学实施动态考核和进出机制。

强基转段:

2021级强基计划转段共有62人,全为硕士。

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共90人,转段率为68.89%。

其中:

1)哲学院转段24人;

2)国学院转段3人;

3)文学院转段11人;

4)历史学院转段24人。

来源:天津高考志愿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