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有把烧红的刀子在脸上割,吃饭、说话都成了煎熬。"47岁的蒙古族教师张女士回忆起半年前的遭遇,仍心有余悸。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教育工作者,被突如其来的右侧面颊灼烧样剧痛折磨得夜不能寐,在当地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后,药物镇痛效果甚微。2025年3月,她带着最
"就像有把烧红的刀子在脸上割,吃饭、说话都成了煎熬。"47岁的蒙古族教师张女士回忆起半年前的遭遇,仍心有余悸。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教育工作者,被突如其来的右侧面颊灼烧样剧痛折磨得夜不能寐,在当地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后,药物镇痛效果甚微。2025年3月,她带着最后希望走进市蒙中医院蒙医脑病科,一场融合千年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治疗就此展开。
2025年3月2日,张女士因右侧面颊如刀割般的疼痛入住包头市蒙中医院。此前,她已辗转多家医院,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并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却始终无法摆脱进食、说话时突如其来的剧痛。蒙医脑病科主任齐坛娜通过脉诊、舌诊结合现代影像检查,创新性地将其诊断为"希拉偏盛型"三叉神经痛——这是蒙医"三根"理论中热性失衡的典型表现。
治疗首日,宫氏脑针实像扎法便展现惊人效果。齐主任以"高位实像透骨法"精准定位,针尖匀速抵达枕骨粗隆下项韧带,通过杠杆力入骨0.5cm产生的"咬针感",瞬间激活了局部筋膜的自我修复机制。第三天,患者自述疼痛持续时间缩短至30秒内;第五天,结合蒙药"额日敦乌日勒丸"的清希拉功效与舌下静脉放血疗法,疼痛发作频率下降70%。 第二疗程中,齐主任创新采用"筋膜链整体松解"技术:从颞骨乳突到骶骨骨面,从双肩胛冈到内外踝骨面,通过15个关键点的序列治疗,彻底打通了"白脉"(蒙医神经传导通路)。当5月23日结束治疗时,曾经让张女士畏惧的进食动作,已能从容完成。 "现在别说吃饭大笑,就连吹冷风都没感觉了!"在术后三个月的随访中,张女士兴奋地展示着手机里记录的康复日记。
蒙医的精准分型,突破传统"三叉神经痛"笼统诊断,细分"赫依、希拉、巴达干"三种证型,如希拉偏盛型需配合清血热放血疗法 立体治疗:脑针透骨法(调节骨膜神经)联合蒙药三子散(调节气血运行),形成"针-药-血"三维治疗体系 远期疗效:对术后复发患者同样有效,随访显示1年复发率低于15%,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在蒙医脑针治疗室,每天都有类似张女士的故事上演。医师们遵循《四部医典》的智慧,运用现代解剖学定位,将传统"白脉疗法"升级为可视化、可量化的精准治疗。正如齐坛娜所言:"我们不是简单复制古方,而是用现代医学语言诠释蒙医精髓,让千年智慧焕发新生。" 如今,张女士已重返草原,她的治疗档案成为蒙医脑针疗法数千例成功案例之一。这例典型病案印证着:当传统医学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下第一痛",终将败给草原医生的智慧与仁心。
石巴特尔
蒙医脑病科首席专家
诊治专长:擅长蒙医结合宫氏脑针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脑卒中后遗症,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癫痫,脊髓炎,三叉神经痛,各种头痛病,肩周炎,椎管狭窄,膝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失眠症,小儿自闭症,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哮喘,帕金森综合征,带状疱疹、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乳腺增生,前列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社会兼职: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蒙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蒙医临床评价与循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自治区住院规范化培训蒙医指导老师;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第二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科教成果:《中国蒙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自治区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十篇专业论文,其中医学论文《蒙药结合综合治疗仪治疗慢性胆囊炎150例临床体会》被授予2003年度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蒙药电针配合策格治疗糖尿病的体会》荣获2016年首届全国蒙医药大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出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在滨河院蒙医脑病科门诊出诊。
齐坛娜
蒙医副主任医师,蒙医脑病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蒙医传统治疗结合脑针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脑卒中后遗症、各种头痛病、眩晕症。失眠症,帕金森综合征、癫痫、三叉神经痛、脑瘫;肩周炎、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等。
社会任职: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蒙医脑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出诊时间: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滨河分院蒙医脑病科,周一至周五全天。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