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2024年全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核心种植区上坪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20万元,同比增长19.9%。这场以“桃”为媒的改革实践,如何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笔者深入连平,解码这颗蜜桃背后的产业
在粤东北群山环抱的连平县,一场以鹰嘴蜜桃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悄然改变乡村面貌。
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平鹰嘴蜜桃产业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实现了从“种桃卖桃”到“桃文旅创富”的跨越。
据统计,2024年全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核心种植区上坪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20万元,同比增长19.9%。这场以“桃”为媒的改革实践,如何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笔者深入连平,解码这颗蜜桃背后的产业密码。
政策撬动
资金活水浇灌产业沃土
连平鹰嘴蜜桃蜕变,始于一场政策驱动的“扩种攻坚战”。2023年,连平县出台《鹰嘴蜜桃新扩种奖补实施方案》,以每亩500元的标准补贴新种农户,配套1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上坪镇桃农谢大叔抓住机会扩种12亩,“政府补贴加上‘整镇授信’的低息贷款,让我敢放手干。”
金融“活水”注入是产业扩张的关键。连平县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向52家小微桃企、4852户农户发放贷款3.27亿元,并为上坪镇整体授信4.25亿元。
连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平县围绕鹰嘴蜜桃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政府补贴+金融产品+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连平政策杠杆效应显著。2024年全县新扩种鹰嘴蜜桃2万亩,总面积达8.8万亩。技术攻关同步推进,广东省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连平,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研发智能病虫害识别系统,通过技术研发升级,年培育优质桃苗102万株,单果增重近3倍,甜度增长约3%—5%,亩产值提升约10%。
链式突破
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革命
连平没有止步于种植端,而是构建起“种—加—销—游”全产业链。连平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鹰嘴蜜桃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生产加工桃干、桃酒等系列衍生产品,实现加工年产值约2000万元。
“深加工让每斤蜜桃增值了不少,桃农收入结构从‘单靠鲜果’转向‘四季创收’。”连平一加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销售模式同步迭代。线上,“青耘连平”直播首秀51万元销售额;线下,联合餐饮协会创新推出“桃宴”“蜜桃文创月饼”以及以桃花、蜜桃为原型的小吃,丰富“桃味”美食。更引入订单式产销模式,累计助销鲜桃1002吨,带动就业3万多人次。
古坑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靠客商压价,现在通过预售制,价格提高了,村集体也随着增收。
三产融合成为新引擎。2025年桃花文化周吸引游客50万人次,带动消费1.75亿元。连平打造“文化传承+婚庆浪漫+美食体验+活力运动”四大矩阵:游客可体验古法酿桃酒,参与桃园马拉松,在“桃花驿站”选购文创产品。“‘卖风景’比‘卖桃子’更赚钱。”上坪镇相关负责人笑道。
在连平,鹰嘴蜜桃突破农产品范畴,成为乡村振兴核心纽带,串联政策、科技、市场与农民,激活三产融合及城乡资源流动。从“土特产”升级“潮品牌”,小蜜桃催生大产业,彰显立足资源禀赋,以改革破局、融合赋能的成效,助力连平传统农业崛起绽放新光彩。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 苏奕楠 邱晓雯
【作者】 张浩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