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也是会史工作主题年。如何系统推进会史工作?怎样深挖会史育人价值?近日,来自民进29个省级组织分管会史工作的副主委和负责会史工作的专职干部齐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为期两天半的专题培训中探寻答案。
培训班学员参观商务印书馆。 民进中央供图
2025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也是会史工作主题年。如何系统推进会史工作?怎样深挖会史育人价值?近日,来自民进29个省级组织分管会史工作的副主委和负责会史工作的专职干部齐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为期两天半的专题培训中探寻答案。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
“对民进组织内部而言,会史是会员的思想共识和力量源泉,团结会员需要会史,会员发展需要会史;对国家和民族而言,会史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政治大局需要会史,促进社会发展需要会史。”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这句讲话,被学员们工整地誊抄在了笔记本上。
重视会史工作是民进的工作传统。1951年,民进中央成立会史编辑委员会,马叙伦、王绍鏊分任正副主任。在1958年以来的民进会章中,都对“加强会史教育宣传”“加强会史研究”作出规定。2020年以后,民进中央陆续制定了《会史工作条例》《会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会史资料管理办法》《会史编写规范》《会史工作五年规划》等。2025年将修订《会史工作条例》,制定《加强民进会史教育的意见》。
随着主题年工作全面展开,各地在实践中面临着共性难题:史料收集整理欠缺思路,会史编写不专业,会史研究相对滞后,会史学习教育不够深入……了解本次培训班的日程安排后,民进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孙钰华道出了学员们的共同心声:“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破解会史工作‘瓶颈’,送来一些好方法、好经验。”
学思践悟
本次培训紧扣如何提高民进省级组织会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下了很大功夫进行课程设计。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以《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编写为例,系统阐释编年体党史基本著作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民进中央原副秘书长朱一多结合自身学习民进历史的体会,生动宣讲民进会史;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杜玉芳则从统一战线发展脉络切入,揭示多党合作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价值。三场各具特色、深入浅出的辅导报告引发学员的强烈共鸣。
今年,民进全会正在全力推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八十年》的编写工作,包括1本中央卷和29个省级组织的29本地方卷。民进湖北省委会社会服务部部长贺娜感慨道,“我在梳理湖北卷的史料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取舍,一直被‘什么是重点’所困扰。李颖主任的授课让我豁然开朗,学到了很多新方法。”
“杜老师讲的历史要有‘史感’让我感受颇深,即历史要回到所处的时代去看。”民进陕西省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宪洲说,“我们在编写陕西卷时,只关注了重大事件,还需要加强对时代背景与民进使命的关联阐释。”
除了理论授课,还有现场教学。培训班学员参观了民进会史展览和商务印书馆两处民进会史教育基地,起到了良好的“充电”效果。
创新工作方式 各地亮实招
在分组讨论环节,各地代表在交流中纷纷展示各自工作的亮点,既有数字化手段的创新应用,也有制度设计的巧思。
民进宁夏区委会的“无痛存史”经验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依托OA系统搭建语音文档库,系统自动记录、归档干部的每日工作轨迹,真正做到“把会史工作分摊到日常工作中”;民进山西省委会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和会员在工作中都要有拍照、记录的意识,为日后会史工作保存资料;民进江苏省委会十分重视青年会史工作人才培养,要求机关各部门年轻干部和各地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会史工作,深刻感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民进安徽省委会则创新会史传播方式,联合喜马拉雅共建“民进名家”有声融媒体平台,帮助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会史,让会史“走”出档案柜……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其他省级组织的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融合创新,让历史传承真正成为凝聚共识、启迪未来的精神纽带。
为期两天半的学习结束了,带着问题来的学员们满载而归。那些在笔记本上密密记录的心得,即将转化为民进会史工作的生动实践。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