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车祸爆燃三名女生遇难,留下三个疑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2:19 1

摘要:今天,小米SU7多次冲上热搜。根据各方消息,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武汉牌照小米SU7在G0321德(州)上(饶)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撞击交通护栏后发生爆燃。由于火势迅猛,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三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橙柿互动 记者 唐登涛

今天,小米SU7多次冲上热搜。根据各方消息,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武汉牌照小米SU7在G0321德(州)上(饶)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撞击交通护栏后发生爆燃。由于火势迅猛,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三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事故车辆残骸显示,小米SU7的车辆前舱已严重损毁。

今天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 发布事故说明: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

在小米官方声明发布后,小米集团股价午后跳水跌超5%,截至收盘下跌5.49%至46.50港元,创近两个月新低。


随着与事故相关的信息不断曝光,各种疑问也逐渐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比如为什么小米SU7从智驾发出接管提醒到车辆发生碰撞,仅仅相隔两秒时间?现在市场上都在说“智驾平权”,智驾到底值不值得信任?谁来给当下的“智驾狂热”降温?

小米SU7车祸爆燃,三名女生遇难

综合各方信息,在3月29日事发当晚,这辆小米SU7上共有三名女性,其中一人为驾驶员。她们是武汉两所高校的大四女生,相互是朋友,所以相约一起到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上午的招考考试。

小米官方今天中午发布的事故说明显示,出事的是一台小米SU7标准版车型,“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速度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公里。”

自称是车祸中一位女孩的妈妈的网友描述,车辆“撞到护栏直接起大火,车门自动锁死,主、副驾我的孩子们是被活活烧死的。大火烧了一个多小时。”

驾驶员在事故前一秒接管了车辆

微博账号@小米公司发言人 今天在事故说明中表示,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说明还表示,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小米官方还在该说明中贴出了事发前的车辆监测数据: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从上述数据来看,事故车辆于22:27:17激活NOA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速度稳定在116km/h。在22:44:24 车辆智驾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后,驾驶员第一时间( 22:44:25)便接管了车辆,往左打了方向,并踩了刹车踏板,随后又向右微调了方向盘,不过仅仅一秒之后(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便发生碰撞。也就是说,从驾驶员接管到发生事故之间仅仅隔了一秒钟,从系统提示“前方有障碍物”到发生碰撞仅仅只相隔两秒钟。

两秒钟前才发安全提示合理吗?

事故两秒钟前才发出安全提醒,能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吗?这是今天很多网友质疑的重点。而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网友,大家从常识判断,都觉得这个时间是不够的。

在大家看来,碰撞前2秒才发出警报,再加上116公里的时速,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太短了,而且还是晚上10点多,驾驶员很难避开危险。因此有网友评论:“出事前秒退出,这‘真’智驾!”


那么,车辆在智驾时,一旦发现危险,需要人类驾驶员介入接管车辆,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橙柿互动记者请教了一些业内人士,大家的答案是没有强制规定,但有人提到,2024年9月我国曾颁发过一个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 /T 44721-2024),该国标对于需要传统驾驶员接管车辆时,ADS发出介入请求的发出时机是有时间要求的:即从发出到因执行最小风险策略(MRM)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秒,以使驾驶员有充足的时间接管车辆。


所以说,对照这个标准,小米SU7从NOA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仅间隔1秒,到碰撞发生仅2秒,普通驾驶员很难完成环境感知、决策判断和精准操控。

电车事故后车门打不开正常吗?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士在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小米SU7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爆燃,“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对于这一点,小米官方在今天的事故说明中未提及。

不过,从以前的众多新能源车事故看,发生碰撞后,只要是车内采用电子按钮开车门的车,都会在车门内额外设计一个应急机械门把手。以小米SU7来说,在每个车门的储物格里都有一个应急机械把手,在断电时,轻轻往上一拉就可以打开车门。

正常情况下,即使是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动车,车辆发生碰撞后,车门都会自动解锁,车门把手会自动弹开。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车门打不开的情况。去年4月,在山西曾发生一起问界M7碰撞事故,车门把手就没有弹开,问界官方的解释是:本次事故车辆与前方道路养护车发生115km/h高速追尾碰撞时,前方车辆尾部突出梁状坚硬结构瞬时严重侵入事故车辆左上侧前机舱及乘员舱,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施救人员最后通过破窗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打开车门实施营救。

在本次事故中,如果车门无法打开,也很可能是因为剧烈碰撞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了。当然,这只是猜测,具体情况要等调查结果。

电车碰撞后为什么烧得特别快?

根据今天传出的消息,本次事故发生后,车辆迅速爆燃,导致车上三人遇难,其中前排两人在救援人员到达前已遇难,第三位女孩被人砸破车窗拖出来,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受到严重撞击后,电芯变形挤压很容易导致车辆起火,特别是锂电池在燃烧时内部反应剧烈,电解液会产生大量热量,并分解释放氧气,因而比一般的固体、液体燃烧更猛烈,且存在爆炸风险。所以消防单位使用水枪或者泡沫等传统灭火方式进行处置,经常力不从心,只能用大量的流动水源对起火的新能源车进行冲洗降温,试图降低内部反应的程度,


事故现场的熊熊大火

越来越多的高阶智驾还值得信任吗?

今年,车市竞争明显转向了智驾战。年初,长安、比亚迪、吉利、奇瑞、极氪等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叠加“特斯拉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华落地效应,“智驾”成为当下汽车智能化竞争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将2025年称为“智驾元年”。

在很多新车发布会上,车企的老板们也经常高调宣传“全国都能开”“无图也能开”……“全民智驾”“智驾平权”等概念不断被提及。加上一些博主经常发布各种智驾测评视频,让大家以为当前的智驾技术已经非常了不得,人们也越来越乐意使用高阶智驾功能出行,在实际使用中逐渐因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而产生过度依赖。

不过,根据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目前所有的高阶智驾,哪怕被宣传为L2.999级,依然是L2级辅助驾驶,仍要求驾驶员全程监管,理论上事故责任应由驾驶员承担。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呼吁,“‘全民智驾’主要说的是智能驾驶技术,是全民‘智能驾驶’,不是全民‘自动驾驶’。”

此次事故中,事故原因到底是驾驶员处理不当,还是智驾系统的缺陷,有待事故进一步调查,但它毫无疑问再次给当前的“智驾热”提了个醒:对于各种所谓的“高阶智驾”不要过于相信,在使用时要时刻保持警惕。

来源:都市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