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 | “衣”展中华韵,中国服饰文化何以“美”名远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2:02 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

用服饰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理论依据、历史逻辑和实践基础,能够推动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影响至今,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用服饰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理论依据、历史逻辑和实践基础,能够推动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传承和创新,服饰文化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与审美基础上,深入融进现代生活,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发展。同时,服饰产业向着规模化、智能化、环保化、高端化不断转型,在助推经济增长、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讲好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具有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并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精美的服饰作品承载了中华民族精湛的技术工艺,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的映射。服饰所代表的审美风尚和生活方式,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历来深受外国民众的喜爱。李子柒身穿亲手缝制的青花旗袍、水墨画衬衫、唐制绿襦裙、苏绣长纱裙、墨绿色刺绣格格服、印花中国风小棉袄、螺钿披风……温柔娴静、古朴典雅,她制作的精美中国传统美食,不仅吸引无数中国粉丝,而且还以上千万的YouTube粉丝量不断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中华服饰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借助数字化传播手段,通过文化交流、艺术展览和商业贸易等,以外国民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不断把中国服饰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提升服饰文化国际传播效果。

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古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通道和文化桥梁,是中国服饰走向世界的开端。承载中华文明的丝绸、服饰等均由此被传播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因而中国丝绸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独具中国特色的龙凤、麒麟、仙鹤、牡丹、海棠、葫芦、莲花、梅、兰、竹、菊等纹饰随之风靡世界,对世界服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丝绸之路上的服饰贸易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条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积极作用。

欧洲对中国丝绸的追捧使中国的服饰文化在海外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明清时期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大量象征财富、地位与荣耀的中国丝绸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涌入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珍品。法国历史上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热爱中国文化,在凡尔赛宫坐着八抬大轿,穿着中国服装出席盛大的中国服装派对。在法国的影响下,白金汉宫、温莎城堡布置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壁纸和屏风,英国女王喜欢穿着中国服饰流连其间。在这一时期,欧洲其他各国王室都把中国风格的丝绸与服饰视为王权和财富的象征。欧洲各国贵族纷纷效仿王室,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出现了痴迷中国服饰以及中国瓷器、中国菜肴、皮影、金鱼等的“东学西渐”热潮。

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自传说中“伯余、黄帝制衣裳”,中国服饰技艺承载着中华文明智慧,不断传承与发展。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带钩,马山楚墓出土的锦绣,汉代马车错金银铜车伞铤车纹样,魏晋对襟宽衣博带,隋唐圆领锦袍与袒胸裙装,宋代方心曲领与仙鹤大氅,明代裙式袍服与髻头面,清代海水江崖图案等,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历代服饰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杰出贡献。要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服饰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服饰非遗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服饰非遗传承和创新的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讲好中国服饰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故事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服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服饰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要讲好“彩衣娱亲”“解衣般礴”“胡服骑射”“荆钗布衣”“割袍断义”“打龙袍”等中华服饰文化中的悠久传说与历史典故,展示博物馆中华民族历代服饰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讲好中西方服饰文化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的传奇故事,不断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以厚重的服饰文化诠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1&ZD015)阶段性成果]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45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来源:社会科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