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丨栖霞法院深化“执破融合”改革:助力困境企业“涅槃重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5 08:14 2

摘要:栖霞区人民法院通过深化“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为化解企业债务困境与资源盘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近年来,该院坚持构建“理念贯通、程序衔接、资源聚合”的“执破融合”体系,通过执行与破产程序的深度协同,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实施精准司法处置:快速出清符合法定条件的“僵尸企业

△刊发于《南京日报》2025年5月14日A3版

栖霞区人民法院通过深化“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为化解企业债务困境与资源盘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近年来,该院坚持构建“理念贯通、程序衔接、资源聚合”的“执破融合”体系,通过执行与破产程序的深度协同,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实施精准司法处置:快速出清符合法定条件的“僵尸企业”,释放沉淀资源;对具备价值且满足救治条件的困境企业,则依托破产重整程序实施挽救方案,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司法保障。

打通数据壁垒,提升办案效能

在数字司法改革浪潮中,栖霞区人民法院创新打造“执破融合”三位一体机制,通过团队重组、平台一体化、理念升级,让立审执破全流程数据真正“跑起来”。自2022年改革实施以来,累计化解各类案件1700余件,盘活企业资金超83.45亿元,用司法智慧为困境企业开辟“涅槃重生”新通道。

走进执行指挥中心,由1名破产法官、1名执行法官和3名辅助人员组成的“113”专题小组正在协同作战。破产法官提前介入执行案件“把脉问诊”,执行法官全程参与破产案件“开方抓药”,辅助人员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总对总”“点对点”财产查控功能化身“数据猎手”,三组人马配合默契,实现了“1+1>2”的效果。通过将执行程序积累的财产线索、尽调报告等实时推送给团队,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信息跨部门联动共享,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法官少跑腿”,有效提升工作效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理效率。

技术赋能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栖霞区人民法院创新上线了“立审执破裁”一体化平台,如同“司法中枢神经”一般,将“立案、审判、执行、破产、异议”等各环节的“信息孤岛”连成“数据大陆”。从传统纸面审核转为全流程线上审核,提升案件流转效率;通过一体化平台准确抓取案件信息,提前分析研判,精准部署安排;在立案阶段自动关联终本案件,拓展“执转破”机制至“立转破、审转破”环节,实现诉前解纷。

在“执破理念一体化”作用下,栖霞区人民法院对有挽救价值的困境企业优先考虑重整,让破产案件和解和重整比例不断提升,成功化解债务危机,真正实现“破”中求“生”。

创新重整路径,激活企业生机

在司法实践中,企业破产程序并非必然通向“退出市场”,对于少数符合条件的困境企业而言,创新路径可实现再生契机。栖霞区人民法院创新畅通程序衔接,释放“执破融合”效能,三年来累计分流简案92件,分流率达75%,平均审理天数76天,有效提升了破产案件审判效率,成功探索出一条“精准识别—程序衔接—资源盘活”的企业救治路径,让困境企业实现“司法康复”。

其中南京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涅槃重生”,证明了这一改革的显著成效。该公司从事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普通货物仓储、自有房屋租赁等业务。2021年,公司因产品外贸出口困难,负债逾亿元,并陷入多起诉讼及执行困境。栖霞区人民法院在执行阶段敏锐发现其厂房、生产线及医疗资质等核心资产价值,果断启动破产重整程序,通过精准识别企业重整价值,迅速完成资产审计评估,创新采用股权置换式重整模式,成功引入新的投资方,盘活公司资产,实现造血功能。重整后不仅保留企业主体资格,更实现职工债权、抵押债权以及建设工程款等100%清偿,有效平衡多方利益。

该案优化程序衔接,通过破产重整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危机,将“僵化资产”转化为“再生资源”,既保障了百余名劳动者权益,又维护了区域产业链稳定,充分彰显破产制度挽救功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司法实践样本,还曾入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转破”十大典型案例。

同样,南京某磁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转重整,也是栖霞区人民法院深化“执破融合”机制的又一创新实践。执行阶段,法院发现企业名下不动产因土地权属问题难以单独处置,导致执行案件陷入僵局。在找到突破点后,法院创新采用“资产拍卖+股权重组”模式,成功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仅大幅提升债权清偿率,更推动企业成功转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产业园。30余名职工重新上岗,闲置资产焕发新生,区域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

“我们会先深入了解行业特征及企业现状,然后确定重整思路,主打‘一案一议’,在创新路径中激活企业生机。”栖霞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该院优化繁简分流程序,快速出清僵尸企业,同时灵活运用帮救措施,遵循“应破即破、当救必救”的办案原则,充分发挥资源重新配置、企业救治效能,灵活运用执行和解、引入投资等方式,主动发力能动执行,突出“执转破”程序价值,强化终本出清程序,稳步推进终本清零,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供给,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府院联动,聚力破解困局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栖霞区人民法院以“资源聚合,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府院联动,通过构建“行政+司法”协同治理体系,有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与司法审判资源,形成破解企业破产难题的聚合效应。在江苏某混凝土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中,这一机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面对企业环保查封、信用受限、税务清偿等复合型难题,法院依托府院联动,联合环保、税务、市场等多个行政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针对企业核心生产设备被环保查封的困境,联合环保部门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完成排污系统升级后及时解除查封;面对一次性清偿税款债权会使普通债权得不到清偿的问题,申请税务部门允许企业分期缴纳税款债权;为解决企业信用修复难题,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企业解除全国多地招投标限制等。该案通过跨部门协同作战,争取了多方支持,不仅成功化解各项矛盾,满足各方需求,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也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重整后的企业,处处焕发新生,公司业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正稳步上升。

在巩固现有府院联动成果基础上,栖霞区人民法院进一步延伸协作链条,将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多元主体纳入协同治理网络,推动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从而探索更多合作共赢路径。2024年,“执破融合”团队联合行政部门召开破产联席会4次,一揽子解决14家破产企业工商登记注销、法定代表人信用修复、税务缴纳等问题。

此外,栖霞区人民法院还强化了重点案件攻坚机制。针对重大破产案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执转破”工作支持,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坚持政策性、法治化、市场化协调推进,确保案件办理顺利,维护区域稳定。在某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团队依靠区委、区政府力量,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同步推进企业重整与“保交楼”民生项目,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与社会矛盾。

“法院还强化打击逃废债机制。一旦发现债务人存在转移资产、隐匿财产的行为,将移送至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充分保障企业和债权人共同权益。”栖霞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以来,138起执行案件被移送破产审查,移送成功率达95.6%,112家企业被依法宣破,化解不良债权203亿元,盘活土地房产123万平方米,8家困境企业经和解、重整获得新生。

下一步,栖霞区将持续深化“执破融合”改革攻坚,聚焦程序优化、资源盘活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升级协同机制,以更高效的司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栖霞区人民法院 栖霞区委研究室

来源:南京V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