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词话》第四回中说:“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网络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果,做了坏事,瞬间地球人都知道了。
明代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词话》第四回中说:“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网络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果,做了坏事,瞬间地球人都知道了。
2023年,江西一高校有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为“鼠头”的异物,时任江西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某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异物是鸭脖,被舆论指其“指鼠为鸭”。
好在最后经上级权威部门签定,确实鼠头,而非鸭脖,才还了鸭子的不白之冤。后来,有关部门说,市场监管局将受追责。若不是这件事,说不定江局长前途无量。
近日,网传江某某已调任上级部门工作,疑似升职。3月31日,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江某某已到上级部门工作,但仍是该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被升职。
在当今社会,可不是以前的信息闭塞社会,互联网四通八达,公信力如同大厦的基石,至关重要。而“指鼠为鸭”事件的发生,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公众的信任之湖中激起了千层浪。
江局长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不仅让自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更让我们看到在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违背事实真相,也许他这辈子可以调动工作,但永远升不了职。
事件的开端看似简单,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在某高校食堂中,有学生吃出疑似鼠头的物体,这本应是一个清晰可查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当这一事件被曝光后,江局长却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判定——指鼠为鸭。这一判定与公众的常识以及后续越来越多的证据背道而驰。
从视觉上看,那物体的形状、毛发等特征都与老鼠头部极为相似。从逻辑上讲,食堂出现这样的异物本就是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但江局长却罔顾这些明显的事实真相,做出了违背常理的结论。这一结论的背后,是对真相的忽视,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伤害。
在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监督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成为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在“指鼠为鸭”事件中,首先,学生作为“鼠”事件的直接受害者、遭心者和见证者,将事件曝光于网络之上。
而后,众多网友纷纷关注、转发和评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就是人民群众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可惜,经反复比对,得出是鸭脖的结论。
不知江局长当时怎么想,还是老眼昏花,还是有工作压力,还是专业技术水平不咋地,误把鼠头当鸭脖,以致于中国成语词典又新增一词“指鼠为鸭”。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依据常识、经验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事件进行判断。当江局长的判定与大众的认知产生巨大冲突时,人民群众不会坐视不管。
对于江局长来说,他在“指鼠为鸭”事件中的表现,首先丧失的是公信力。公信力是官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旦失去,就如同在仕途的道路上失去了指南针。
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难以再对其产生信任。在一个讲究诚信和责任的行政体系中,一个缺乏公信力的官员,很难被委以重任。
江局长的这一行为,使得他的职业形象一落千丈。在公众眼中,他不再是一个负责的官员形象,而是一个为了某些利益或者为了掩盖某些问题而违背事实的人。
在行政体系中,晋升往往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工作能力、群众口碑等。江局长在“指鼠为鸭”事件中的表现,无疑在道德品质和群众口碑方面大打折扣。
这种负面的职业形象,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即使他在其他工作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足以让他在晋升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有人可能会认为,江局长虽然在这件事情上名誉受损,但他可以通过调动工作来摆脱当前的困境。然而,这种想法是过于天真的。
在当今信息高度流通的社会,他的“指鼠为鸭”事件已经广为人知。无论他调到哪里工作,这个污点都会如影随形。新的同事、上级领导可能不在意,但百姓不可能置之不理。
现代社会倡导的是公平、正义、诚信的价值观。官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是这些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维护者。江局长的行为与这些价值观背道而驰,社会不会认可这样的官员得到晋升。
如果让一个违背事实、伤害公众信任的官员晋升,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不良影响。况且人民也不会高兴,不会满意,更不会去答应!
“指鼠为鸭”事件为所有官员敲响了警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试图掩盖真相、违背公众信任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
行政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这一事件中,如果有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也许江局长就不会轻易做出错误的判定。
同时,要明确责任,一旦官员出现违背事实等不当行为,就要严格追究责任,以维护行政体系的公信力。
这一事件也提醒整个社会,真相是不容被掩盖的,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是强大的。在面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时,大家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河南内乡县县衙三省堂内有幅楹联,是清朝知县高以永撰写,诠释了为官、为人之道: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今天,新时代的地方人民公仆,在治理国家、安邦兴国中莫忘自己也是百姓,穿百姓衣,吃百姓饭,无论为谁做事,不要去欺骗善良的百姓!
来源:疏影拂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