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夫妇大丰收,25万买到手的国企,如今卖了11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1:11 1

摘要:在常州丁堰镇的老街上,76岁的陈忠渭偶尔还会踱步到曾经的工厂门口。斑驳的铁门内,机器轰鸣声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快递仓库的忙碌。

在常州丁堰镇的老街上,76岁的陈忠渭偶尔还会踱步到曾经的工厂门口。斑驳的铁门内,机器轰鸣声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快递仓库的忙碌。

没人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苏南老人,手里曾攥着中国乡镇企业的黄金密码——从25万买下负债工厂,到套现11亿离场,他的故事里藏着半部改革开放史。

1980年的常州丁堰农机厂,32岁的副厂长陈忠渭蹲在车间角落,盯着新到的冲压机床出神。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手中这把车间钥匙,将在二十年后打开亿万财富的大门。

上世纪80年代的苏南,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政府主导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厂长们既是干部又是商人。陈忠渭在这样的体制里摸爬滚打,从农机厂到冲压件厂,十年间将“集体所有”四个字嚼得透亮。

1993年,当苏南模式因产权模糊陷入困局时,常州政府决定“放生”乡镇企业。彼时的神力电机厂负债千万,却让陈忠渭眼前一亮——账上24.83万净资产,政府开价25万。

亲友的劝阻声里,陈忠渭摸出存折:那里有他多年攒下的8万元,剩下的17万全是借款。

多年后陈忠渭回忆:机器是德国进口的,客户名单上有西门子,这哪是买厂?分明是捡了台印钞机。”

接手工厂的第一年,陈忠渭做了三件事:把读技校的大儿子陈睿拽进车间,带着账本挨家拜访老客户,将厂里积灰的德国设备擦得锃亮。

1997年的某个深夜,陈睿在车间发现父亲对着铁芯模具发呆,彼时国内电机配件市场群雄割据,日企报价比神力低15%。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降价,要么升级,陈忠渭咬着牙,把厂里三年的利润全砸进新模具研发。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豪赌赢了,2001年,当ABB工程师拿着神力生产的定转子冲片连称“精度超日本”时,56岁的陈忠渭在合同上签字的手有些发抖——这份订单,让神力电机正式挤进全球供应链。

2016年深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铜锣被敲响时,陈忠渭站在人群后排,神力股份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4%,但他脸上看不出喜悦——招股书里白纸黑字:上市前家族套现6200万。

面对质疑,陈忠渭这样解释股权稀释,“厂是大家的,钱要分着赚。”但资本市场很快露出獠牙:上市次年,公司毛利率从28%跌至19%,同行价格战打得刀刀见血。

2020年,71岁的陈忠渭拍板收购深圳砺剑防卫,想给老迈的电机厂装上“军工心脏”,没人敢提醒他,这家公司估值泡沫高达1534%——就像当年买厂时没人理解他的疯狂。

不出意外,结局惨淡砺剑三年亏损拖累神力,官司缠身时,陈忠渭对儿子苦笑:“我们搞铁芯的,终究玩不转芯片。”

事实上,公司到底行不行,员工可能不清楚,中层可能半梦半醒,只有老板最了解自己一手创立的集团,陈忠渭发现从2015年开始,神力股份的毛利率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逐渐失去竞争力,由此可见,上市对于神力股份来说,未必是好事。

为了挽救公司,陈忠渭想了很多个办法,最终收效甚微,这才收购了深圳砺剑防卫,没曾想,该公司却连承诺的业绩都没有达标,如此一来,谁又能将拯救神力股份的重任交给它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能让肉烂在锅里,趁着它还能卖得起价一定要瞅准机会出手,于是,陈忠渭夫妇迫不及待的将手中所持的22%的股权转让给新的接盘方,落袋11亿

2024年的股权转让签字仪式上,陈忠渭没戴老花镜,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26年光阴流转:25万买下的厂子,此刻化作11亿真金白银。

幕布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大儿子陈睿守着加拿大永居身份,却从未踏出国门拓展业务;小儿子陈猛的MBA学位在收购案中毫无用武之地,最终替家族守住财富的,仍是老父亲最原始的智慧——该撤就撤。

在常州茶馆,有老工友替陈忠渭算账:上市八年分红仅2.1亿,卖厂却能套现11亿,这叫厂比儿亲!

众人哄笑中,没人注意老人望向窗外的眼神——那里曾是他骑着自行车送货的土路,如今已是车水马龙的高架桥。

如今的神力股份园区里,新东家挂上了新能源的招牌,陈忠渭偶尔路过,也许会指着某台旧机床对孙子说:“看,那是爷爷的青春。”

写到最后

从集体所有到私有化,从实业兴邦到资本游戏,陈忠渭的故事从未超脱时代剧本。但藏在11亿背后的,是一个乡镇厂长最朴素的生存哲学:抓住改制的浪,看清退潮的沙,在机器停转前带上钱匣子离场。

当新一代企业家谈论“估值”“赛道”时,常州的老厂房悄然诉说着另一个真理——在中国,敢在时代转折点按下手印的人,总会等到属于他的铜锣声。

参考资料:

控股股东拟5.94亿元转让股权 神力股份或迎“新主” 中国经济网2024-11-16 09:17

陈忠渭 百度百科

来源:Ta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