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哥哥用老鸡参加厨艺比赛被淘汰,怒怼评委!央媒发声支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3:47 1

摘要:这事儿说起来又好气又好笑,咱们先捋捋前因后果。全进华大家都知道吧?奥运冠军全红婵的亲哥,本身也是个会做饭的“村席大厨”,这次受邀去参加浙江卫视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本来是想露一手家乡菜,结果没成想,一道湛江白切鸡,直接把现场气氛干到冰点。

最近全红婵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小全拿金牌,是她哥全进华上美食综艺,因为一道白切鸡跟评委硬刚,直接把节目推上风口浪尖,最后连央媒都出来评理了。

这事儿说起来又好气又好笑,咱们先捋捋前因后果。全进华大家都知道吧?奥运冠军全红婵的亲哥,本身也是个会做饭的“村席大厨”,这次受邀去参加浙江卫视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本来是想露一手家乡菜,结果没成想,一道湛江白切鸡,直接把现场气氛干到冰点。

先说全进华对这道菜有多上心——鸡是自家果园养的,纯谷物喂大,足足养了180天,在广东人眼里,这可是做白切鸡的“黄金天数”。他自己也说了,这白切鸡他做过几千次,从选料到煮制,每一步都按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来,光是想想那金黄的鸡皮、紧实的肉质,广东人都得流口水。

结果一到评委席,翻车了。评委周晓燕尝了一口,直接撂下一句“不够嫩”,旁边的岳云鹏也跟着说“口感偏老”,还好小岳岳会说话,补了句“可能是当地的味道”,想打个圆场。

谁知道全进华一听就炸了!当场就跟评委掰扯起来:“他肯定是喜欢30天、60天的童子鸡!但那种鸡在我们广东,送我我都不要!你要是在广东饭店用这种鸡做白切鸡,客人立马投诉你!”

这话一出口,现场瞬间安静了。全进华还没停,接着说:“我们湛江做白切鸡,就得选养够日子的鸡,这样鸡皮才脆,肉质才紧实,吃着才有鸡味!评委这标准,跟我们粤菜的规矩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节目一播,网上直接炸了锅。本来以为会有人说全进华“太冲”,结果评论区清一色站他这边,尤其是广东网友,几乎是集体“出征”。

有广东网友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作证!30天的鸡根本没香味,最少也得120天以上,全进华说的没毛病!”还有人吐槽评委:“有的评委连粤菜的门儿都没入,凭啥评判白切鸡?这不是外行指导内行吗?”

连美食博主都出来说话了,有个做了十年粤菜的博主发视频说:“白切鸡看着简单,其实讲究多了——鸡的品种要选三黄鸡,养殖时间不能短于100天,煮的时候要‘三浸三提’,就是为了让鸡皮不破、肉质不老。用评判炸鸡的标准来评白切鸡,就像拿喝红酒的规矩要求白酒,完全不搭边!”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把浙江卫视的官方账号给逼得关了评论区——实在是骂声太多,顶不住了。其实大家吵的根本不是“鸡嫩不嫩”,而是“地域文化该不该被尊重”。就像有网友说的:“美食哪有统一标准?四川人爱吃辣,江浙人爱吃甜,广东人爱吃鲜,要是都按一个标准来,那还有什么意思?”

就在这事越闹越大的时候,央媒也发声了。虽然没直接提“全进华”或者“白切鸡”,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针对这事儿说的。

央媒里说,现在很多全国性的舞台上,有人拿统一标准去套地域特色的东西,要么让人家改得没了原味,要么就直接否定,这种“非此即彼”的评判方式特别不可取。还说,评委得多懂点地域文化,吃到不一样的味道时,先想想背后的道理,别上来就否定。最后那句说得特别好:“美食的终极意义不是‘统一口味’,而是让不同的味道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这话一出来,不少理性的网友都觉得说到心坎里了。有人评论:“早就该这么说了!之前甜咸豆腐脑吵架,后来粽子又吵,其实根本没必要,你爱吃甜的我爱吃咸的,互不打扰不就完了?”

说起这种“口味吵架”的事,其实真不少。2021年的时候,甜咸豆腐脑之争闹得全网皆知,北方人说甜豆腐脑才是正统,南方人说咸豆腐脑才有灵魂;还有粽子,嘉兴肉粽和广东碱水粽、北方甜粽,每年端午都得吵一轮。再往前数,2018年有个国际美食评选,外国评委说四川火锅“太辣了,不好吃”,当时也引发了一波讨论——你不懂辣文化,凭啥说火锅不好吃?

其实这些争论的本质,都是“文化差异没被尊重”。就像全进华的白切鸡,在广东人眼里是“地道美味”,在不了解粤菜的评委眼里,可能就是“不够嫩”。但问题不在于鸡本身,而在于评委没试着去理解“为什么广东人要这么做”,直接用自己的口味标准给判了“不及格”。

不过话说回来,全进华这事也挺圈粉的。节目结束后,他没纠结自己被淘汰的事儿,反而在网上发了个白切鸡的制作教程。视频里他拿着刚煮好的鸡,笑得特别实在,一边撕鸡肉一边说:“你们看,正宗的湛江白切鸡,骨头缝里带点血才对,这样肉质才嫩而不柴,要是煮到骨头全白,那肉就老了!”

评论区里全是夸他的:“哥哥好实在!还愿意教大家做!”“就冲这股子对家乡菜的较真劲儿,必须关注!”还有人调侃:“建议哥哥开个白切鸡培训班,绝对比上综艺靠谱!”

现在回头看,岳云鹏当时那句“可能是当地的味道”,其实才是最清醒的。他没跟着评委否定,也没硬抬杠,只是点出了“差异”这个关键点。说到底,咱们国家这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不是用来“比高低”的,而是用来“添色彩”的。

你想想,要是全国的菜都一个味儿,那多无聊?早上没有北京的豆汁儿、天津的煎饼果子,中午没有四川的火锅、山东的煎饼,晚上没有广东的夜宵、东北的铁锅炖,那生活得多没趣?

全进华硬刚评委,其实不是“脾气冲”,而是不想让家乡的味道被随便否定。他守护的不只是一道白切鸡,更是湛江人对饮食文化的骄傲。而央媒的发声,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包容比统一更重要,理解比否定更难得。

最后也想跟大家说一句:以后再吃到不一样的味道,别着急说“不好吃”,先问问“为什么这么做”。可能你多了解一点背后的故事,就会多喜欢一分这份独特。毕竟,美食的意义从来不是“所有人都爱吃”,而是“有人把它当宝贝,并且愿意分享”。

就像全进华的白切鸡,它或许不符合某些评委的口味,但它承载着湛江的烟火气,这就值得被尊重。

来源:阿宇探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