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大观念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编写中的体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1:00 1

摘要:语言大观念作为英语学科与大观念有机融合的产物,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二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三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新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在编写理念上高度重视以大观念建构为指引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赵连杰

摘要:语言大观念作为英语学科与大观念有机融合的产物,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二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三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新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在编写理念上高度重视以大观念建构为指引,其中构建语言大观念成为其编写特色之一。文章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案例,对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如何体现对语言知识大观念、语言技能大观念以及语言学习策略大观念等语言大观念进行呈现与解读。

关键词:语言大观念;北师大版;英语新教材;教材编写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围绕“大概念”(本文采用“大观念”这一表述)来探讨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统整与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一线学科教师与教研员的广泛关注[1]。从国内现状来看,相较于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历史等学科,在课程与教学视域下,英语学科大观念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较为匮乏,将大观念理念应用于英语教科书编写的创新尝试更是寥寥无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4年新版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应用了大观念视域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系列成果,对教科书的内容体系与编排方式进行了重构,内容设计全面依标,特色鲜明[2]。作为该套教科书的核心编者,笔者谨以语言大观念为微观视角,在对其提出背景、内涵界定及价值阐释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解读语言大观念在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

一、关于语言大观念内涵的解读

大观念,英文表述为Big Idea,源自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舶来品”,最早可追溯至杜威的“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psychologizing the subject-matters)”[3],其被视为大观念教学思想的萌芽。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欧美国家的诸多知名学者,如杜威、怀特海、布鲁纳、奥苏贝尔、克拉克、埃里克森、兰宁、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等,分别从不同视角相继推动了大观念理论的发展,使其成为当下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前沿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近年来,我国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确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核心素养导向的大观念教学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

就英语学科而言,王蔷等人于2020年提出“英语学科大观念”[4],并在次年基于大观念的学理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单元教学设计[5]。此举引发了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对大观念认知与实践的浓厚兴趣。然而,当时对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认识主要是移植教育领域关于大观念的一般性理解,而教育领域率先引入大观念的是那些以内容知识为主的学科。这就导致英语学科大观念在理解取向和表述方式上主要聚焦于主题内容,而忽视了对语言形式及其功能的“观念化”加工与提炼。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来自一线教师的实践反馈,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概念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属性,其大观念需要借助跨学科及学科本体的双重视域进行透视。可将英语学科大观念划分为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支撑[6]。自此,语言大观念概念作为英语学科同大观念有机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填补了此前英语学科大观念在课程与教学中对语言能力关注的不足。

文献检索显示,国内外期刊均有相关文献对语言大观念进行界定。例如,国外期刊采用language-related big ideas(与语言有关的大观念)这一概念,特指“学生在使用目的语完成各种交际目的时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核心概念”[7]。国内的相关文献则指出,语言大观念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与体悟关于语言是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语言意识、认知结构及策略方法[8]。随着语言大观念的提出,相继有研究对其结构和价值展开探讨[9],并依托兰宁的“过程的结构”框架对语言大观念的生成路径与表述方式进行解读[10]。还有研究从知识论的视角对语言大观念进行审视,认为语言大观念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至少可以从概念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三个关键维度进行理解[11]。总之,关于语言大观念的纵深研究正逐步展开。

综上所述,随着大观念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加速,英语学科大观念逐步成为素养导向下英语教学设计的重要议题。其中,语言大观念的提出有力地彰显了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学科特殊性,让语言本体、语言学习和大观念建立逻辑联系,开辟了语言能力目标落实的新途径。

二、语言大观念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价值

语言大观念的提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为落实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语言能力目标开辟了新路径。具体而言,语言大观念对发展语言能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个方面。

1.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语言运用需要两类语言知识:语言的本体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的运用性知识(语篇、语用)[12][13],二者相互作用,成就了语言运用能力[14]。显然,根据上文对语言大观念的解读,语言大观念并不属于这两类知识的范畴。那么,语言大观念究竟属于哪一类知识呢?

依据知识分类理论,不同视角下知识的性质有所不同。语言大观念虽然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但并非是在语言学视角下进行界定与分类。若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的知识分类看,语言大观念属于一种概念性知识,即按照内在逻辑将具体的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在更深层次上表征原理性理解的知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大观念并非增加学生语言知识的数量,而是丰富了语言知识的形态与类型。而概念性知识由于直接触及语言运用的原理和运作机制,成为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知识基础。

2.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

《高中课标》和《义教课标》提出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其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目标中均强调学生“形成语言意识”的重要性,因为语言意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语言意识协会将语言意识界定为清晰的语言知识,以及在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对语言知识有明确的感知和敏感意识[15]。语言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核心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对语言的自觉感知和敏感性[16]。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语言进行感知、识别、加工,以及在语言输出时产生自觉关注,形成对个人语言表现的自觉监控,进而达成更好的效果。

语言大观念聚焦英语的本质、形式、功能等,是从英语语言与语言学习的角度描述与表达英语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概念性理解。由于语言大观念的提炼植根于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需要依托具体的语境,反思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的建构机制,这就意味着语言大观念与语言意识天然地处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关系。尽管提升学生语言意识的方法有很多,但语言大观念无疑是一个新的重要切入点。

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概括地说是指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其形成机制和原理涉及诸多要素的有机整合。同样,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绝非朝夕之功,需要遵循基本规律长期持续地发力才能取得良好成效。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在聚焦语言和依托内容两种教学理念之间摇摆[17]。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学习语言时要么只关注语言形式,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关注内容意义,难以平衡语言形式和内容意义的动态关系,严重制约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语言大观念成功地将语言形式及其所表征的语用功能关联起来。进一步而言,语言大观念能够将语言形式和形式所表征的意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呈现特定的语言形式如何表达与建构特定意义的原理与概念,进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打通“形式—意义—使用”的语言运用链条,通过语言深度学习的体验,全方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言大观念在英语教科书编排中的体现

英语教科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把单元整体教学与英语学科大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涵盖主题大小概念和语言大小观念的单元育人蓝图。就语言大观念而言,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对语言知识大观念、语言技能大观念及学习策略大观念的关照。本文选取北师大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各单元主体教学内容——Lesson 1和Lesson 3中的活动5或活动6 (Analyse and Appreciate) 和活动8(Grammar Discovery)的部分案例进行说明与解读。

1.语言知识大观念

语言知识大观念是指将语言事实性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转化为自带理解属性的概念性知识,即由关于语言知识的静态描述转变为对语言知识运用机制的概念性理解。例如,“在口语交际中,语调的升降具有表意功能”便是关于语音知识的一个语言知识大观念。由此可见,语言知识大观念有助于学生从语言本体的层面深刻理解和把握语言的本质与功能。

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的编排非常重视语言知识大观念。以语法知识大观念为例,每单元的Lesson 1和Lesson 3均设有Grammar Discovery活动,其设计理念基于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统一体的语言知识观,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和识别语法现象,而非孤立地教授语法规则。学生体验语法使用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发现和归纳语法的规则及其语用功能,建构关于具体语法知识的大观念,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法知识。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1 Every Day的Lesson 1 Everyday Life中活动8 Grammar Discovery的设计。本课语法聚焦频度副词。在活动8 Grammar Discovery的指示语中,编者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含有频度副词的6个句子,思考并回答“What do they express?”,同时辅以一个倒立的三角形表示程度副词所表达频率的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基于具体语境,对程度副词表达的频率范围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后,在My Discovery活动中,用两个不完整的陈述性表达引导学生建构关于频度副词语法知识的大观念。

此外,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的编排也非常重视语篇知识大观念。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2 Food and Health的Lesson 3 Eat Well!中活动6 Analyse and Appreciate的设计,由两个任务组成。一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在语篇一开始就使用“Do you want to eat healthily, but don’t know how?”;二是提问学生是否喜欢阅读此类语篇,并解释原因。完成这两个任务后,学生就可以构建出关于(多模态)语篇知识的语言大观念。

2.语言技能大观念

语言技能大观念是从“概念性理解”的视角对听、说、读、看、写五项基本语言技能及其子技能操作程序进行重新表征与理解的概念性知识。例如,“描写人的情绪情感时,可以通过调用形容词及其词组、外在动作与行为、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实现”便是一个关于写作技能的大观念。语言技能大观念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支撑语言技能使用的程序性知识,能够促进语言技能使用的娴熟化与自动化。

除了语言知识大观念,北师大版义教教科书在活动Analyse and Appreciate中也涉及语言技能大观念的输入。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6 Animals的Lesson 1 Amazing Creatures中活动5 Analyse and Appreciate的设计,由左右两侧任务构成。左侧的第1个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阅读推断技能的大观念“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 of writing the text?”;右侧的Skill Builder是关于如何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与任务1结合后,学生就可以基于文本建构阅读技能中关于推断作者目的的语言大观念,即通过识别与分析文本中的词汇、信息及其呈现方式、个人感情等推断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再如,这一单元的Lesson 3 An Animal Story中活动6 Analyse and Appreciate的设计,也由左右两侧任务构成。右侧的Skill Builder能为学生学习故事的结构提供支架,而左侧的任务则让学生按照故事结构的基本要素分析Lesson中的故事,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支持,共同助力学生建构故事阅读技能的语言大观念。

3.学习策略大观念

学习策略作为英语课程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学习策略大观念是指从“概念性理解”的角度审视从“运用”这些英语学习策略转变为“理解”在特定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为何这些策略是有效的。英语教师需助力学生超越日常英语课堂学习体验,反思自身使用学习策略的目的、过程及效果,从而获取关于学习策略的元知识,构建学习策略大观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与风格。例如,“高效能的听力者会根据关键信息预测内容图式以减轻认知加工负荷”便是关于听力策略的一个语言大观念。

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4 Landmarks的Lesson 1 Visiting Singapore中活动6 Analyse and Appreciate的设计,需要完成关于新加坡的介绍。活动内隐的认知策略是让学生借助信息结构图归纳、整理所学内容,把握重点,理解主题。基于这一认知策略的运用体验,引导学生建构出“信息结构图是梳理、整合文本内容的重要工具”这一语言学习策略大观念。

四、结语

根据最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能力的认识,语言能力主要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它既包括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也包括在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大观念立足于语言本体以及语言学习的概念性理解,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为落实语言能力目标提供全新的途径。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新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大观念的理念。相信该版新教材能够赋能学生建构关于语言本体、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等重要观念,促进学生在对语言本质、形式和功能深度理解后形成语言意识。可以预见,在本版教材的具体使用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语言大观念在提升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徽.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30.

[2]王蔷,王琦. 立足核心素养,搭建课标与课堂的桥梁: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新教材概览[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4(9):13-22.

[3] SMITH J P,GIROD M. John Dewey & psychologizing the subject-matter:big ideas,ambitious t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3):295-307.

[4]王蔷,周密,蒋京丽,等.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5]王蔷,周密,蔡铭珂.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6]王蔷,孙万磊,赵连杰,等. 大观念对英语学科落实育人导向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价值[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3-14.

[7] YUAN R,ZHANG T F. Applying big ideas to facilitate reading- writing integration in language classrooms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22(58):100949.

[8]赵连杰. 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7):61-65.

[9]赵连杰. 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学理阐释、结构分析与价值审视[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3):44-48.

[10] 赵连杰. 英语学科大观念的生成路径与表述方式[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7):60-64.

[11]赵连杰. 理解英语学科语言大观念的核心问题与关键维度 [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11):19-25.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14] 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4.

[15]张金秀,国红延,周洁,等. 主题单元视角下发展学生语言意识的理念和实践[J]. 英语学习,2022(1):30-35.

[16]程晓堂,姚铄姿,谢诗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语言能力目标落实之路径 [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4(1):19-24,90.

[17]王初明. 外语学习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静态语言知识如何适配到动态内容?[J]. 现代外语,2020(5):593-600.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3期)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