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后,小麦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是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据数据显示,当前黄淮海麦区一类苗占比达 65%,较常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但倒春寒、病虫害等风险仍不容忽视。
清明前后,小麦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是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据数据显示,当前黄淮海麦区一类苗占比达 65%,较常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但倒春寒、病虫害等风险仍不容忽视。
今天小编就从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管理三方面,系统梳理管理要点,助您抓住农时,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一、追肥关键期:按需补肥促生长
清明前后,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时期,此时追肥对产量形成至关重要。合理施肥能满足小麦各生长阶段需求,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与品质,反之则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需依据苗情、地力等因素精准施肥,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一) 苗情分类施策
1、弱苗田块:
因前期生长不良,弱苗田块小麦根系弱、分蘖少、叶片发黄,需及时补充养分以促进生长。一般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配合浇水,促进肥料吸收,加速苗情转化,让小麦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比如在一些受冻害或播种较晚的麦田,通过这样的追肥措施,能显著改善小麦生长状况 。
2、壮苗田块:
壮苗田块小麦生长态势良好,在拔节期追施尿素 10 - 15 公斤,可促进茎秆粗壮、穗分化。孕穗期是小麦需肥关键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物质转运,提升粒重 ,为高产打下基础。
3、高产攻关田:
对于追求高产的田块,中后期除常规施肥外,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含磷钾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等,可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实现高产目标。
(二)施肥注意事项
施肥时避免过量施氮,否则会使小麦徒长、茎秆细弱,增加倒伏风险。弱筋小麦要控氮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后期严格控制孕穗肥施用,保证品质 。施肥时还要注意肥料搭配,适量补充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增强小麦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二、病虫害早防:雨季后重点出击
清明时节雨纷纷,潮湿天气易引发病虫害,威胁小麦生长。此时病虫害防治对保障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农户需加强监测,及时防治,降低损失。
(一)病害防治
1、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叶鞘,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后逐渐扩大成云纹状 。病株茎基部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减产明显。
可选用井冈霉素与戊唑醇复配药剂,按说明稀释后喷雾,重点喷施茎基部,连喷2次,间隔 7-10 天,有效阻断病菌蔓延。比如在一些往年纹枯病高发区域,通过这种药剂防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2、条锈病:
条锈病是典型气传病害,传播迅速,一旦流行危害严重。病叶上产生鲜黄色夏孢子堆,呈虚线状排列 。
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用三唑酮对周边区域进行全田封锁,控制病菌扩散。同时,加强田间巡查,发现新发病株及时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爆发。
3、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穗部,造成穗腐,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小麦扬花初期,选用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药剂,均匀喷雾于麦穗。若遇阴雨天气,需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药后 6 小时内遇雨需补喷,确保防治效果。 如在江淮地区,每年小麦扬花期都密切关注天气,及时开展赤霉病防治,有效保障了小麦产量和质量。
(二)虫害管理
1、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发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
可用15%哒螨灵乳油20ml / 亩,兑水30-40公斤,在晴天下午4点后喷雾,注意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在华北地区,针对红蜘蛛的防治,选用哒螨灵乳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蚜虫:
蚜虫繁殖快、危害重,吸食小麦汁液,还传播病毒病。
选用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药剂,可兼治麦叶蜂等害虫。按规定剂量配制药液,在蚜虫发生初期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 如在一些蚜虫常发区,通过使用这种药剂组合,成功控制了蚜虫数量,保障了小麦健康生长。
三、小麦田墒情掌握
1、起身水:
二类麦田应在4月5日前浇透起身水,每亩灌水量30方左右 。起身水可促进小麦分蘖生长,形成壮苗,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如在山东的部分麦田,适时浇起身水后,小麦分蘖明显增多,群体结构更加合理。
2、拔节水:
4月10日前,结合追肥浇拔节水,保证土壤湿润,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例如河南的一些高产麦田,在拔节期及时追肥浇水,小麦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显著增加 。
3、防渍害:
南方地区春季雨水较多,需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根系缺氧、病害滋生。如在江苏的稻茬麦田,通过清理田内沟渠,保证排水畅通,有效减少了渍害发生,小麦生长健壮 。
四、特殊情况应对
小麦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类特殊情况,如冻害、病虫害突发等,这些状况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掌握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对保障小麦丰收至关重要。
4.1 冻害应对
若小麦遭遇冻害,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尿素,芸苔素能调节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尿素可补充氮素营养,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刺激分蘖再生,增加有效穗数。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适时浇水,保持土壤墒情,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例如在一些受倒春寒影响的麦田,通过及时喷施碧护和尿素,有效减轻了冻害损失 。
4.2 严重死苗处理
对于死苗严重的田块,若通过施肥、浇水等措施仍无法恢复正常生长,可在5月改种春玉米,以减少损失。
春玉米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剩余生长季,获取一定收益。改种时,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4.3 施药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打药时都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因为中午温度高,农药易挥发分解,降低药效,还可能对小麦产生药害 。
日均温>6℃时进行施药作业,此时药剂活性高,病虫害对药剂的吸收效果好,能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药剂易被冲刷掉,需及时补喷,确保防治效果。
在小麦生长后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 “一喷三防” 工作。“一喷三防” 即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剂一次性喷施,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目的 。
来源:三农小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