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5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是不是血型不好,才老是头晕?”“听说A型血容易得癌,是真的吗?”
血型,这个从出生就注定的生理特征,似乎总被赋予各种玄而又玄的“命运论”。甚至不少人开始怀疑,血型会不会真的决定健康、甚至寿命?
别急着否定。最近一项涵盖超50万人的大型研究,真的发现:A型血人群在60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
真相到底如何?血型和健康之间,究竟有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迷信”,实则有科学依据的话题。
2022年,《神经病学》期刊(Neurology)发表了一项由美国马里兰大学主导的研究,研究团队对超过50万名中风患者的血型数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
A型血的人,在60岁之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O型血人群。
具体来看,研究者发现,早发中风(60岁前)人群中,A型血的比例高达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而O型血的比例则只有35%,在所有血型中风险最低。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A型血携带的某些遗传位点,可能会影响凝血机制和血栓形成倾向,这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血型最早是由奥地利学者兰德斯坦纳发现,主要分为A、B、AB和O四种。这一分类依据的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特定抗原。除了输血匹配,血型其实还与免疫反应、凝血功能、甚至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有关。
例如:
O型血的人更不容易发生血栓,但胃溃疡风险略高;
A型血的凝血因子表达水平较高,容易形成血栓;
AB型血可能在认知功能退化方面更快;
B型血则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风险偏高。
这些差异并非“命运安排”,而是与血型相关的基因表达在背后起了作用。
我们知道,中风分为两种:缺血性中风(血管堵塞)和出血性中风(血管破裂)。其中,缺血性中风占了将近80%。A型血更容易中风,关键就在于它更容易“堵”。
研究发现,A型血人群在血液中VIII因子(凝血因子)和vWF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较高,这两者共同作用,会使血液更容易处于高凝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血管内皮就容易受损,脂质斑块更容易形成,一旦脱落或破裂,就可能堵住脑部血管,导致缺血性中风。
也就是说,A型血不是“天生倒霉”,而是“稍微更容易被堵住”。
反过来看,O型血因凝血因子水平相对较低,天然就不容易形成血栓,所以中风、心梗等风险相对较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O型血就“百病不侵”。研究也显示,O型血人群胃酸分泌较旺盛,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胃溃疡和胃癌风险升高。
此外,O型血在创伤或手术中,出血时间可能更长、凝血更慢,这在外科手术中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所以,不同血型各有优劣,不存在“最健康的血型”,只有更适合的健康管理方式。
听到这里,可能不少A型血的朋友开始慌了:难道我从此就注定“高危”了吗?其实不用恐慌。血型只是一种风险提示,而不是疾病的判决书。只要管理得当,中风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第一,定期筛查血脂、血压、血糖
中风的最大诱因是三高。如果你本身就是A型血,再叠加高血压、高血脂,那风险就会“叠加放大”。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关注颈动脉彩超、血脂四项等指标。
第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是所有血型都适用的“长寿密码”。对于A型血人群来说,尤其要避免熬夜和情绪过激,这些都可能诱发血管痉挛或血压波动。
第三,必要时服药干预
如果你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不要排斥药物干预,科学的用药可以显著降低中风风险。
在健康这件事上,血型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参考指标。A型血的确在某些疾病上风险略高,但这就像你天生皮肤白容易晒伤,只要你做好防护,也可以一辈子不被晒伤。真正决定你寿命长短的,是你每天的选择:吃什么、怎么睡、动不动、心态好不好。与其焦虑血型,不如从今天开始,做一个主动掌握健康的人。
参考资料:
Keller, M.F., et al. (2022). Association Between ABO Blood Group and Early-Onset Ischemic Stroke. Neurology, 99(10), e1036-e1044.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卒中防控报告202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香河牛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