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代销信托巨亏别急着起诉!信托律师拆穿3大索赔幻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2 10:49 1

摘要:2023年北京金融法院的判决给所有投资者当头一棒——某上市公司高管在银行VIP室签署信托合同,亏损后以"银行未尽提示义务"索赔,法院却认定"风险揭示书有本人血迹指纹"。这类案件败诉率高达89%(数据来源:2023年全国金融审判白皮书)。

北京吉坤律师事务所

"银行经理推荐的信托亏了300万,起诉却被驳回?"

2023年北京金融法院的判决给所有投资者当头一棒——某上市公司高管在银行VIP室签署信托合同,亏损后以"银行未尽提示义务"索赔,法院却认定"风险揭示书有本人血迹指纹"。这类案件败诉率高达89%(数据来源:2023年全国金融审判白皮书)。

银行代销信托巨亏别急着起诉!信托律师李迈律师拆穿3大索赔幻觉

LAWYER

一、法律人眼中"银行代销"的本质】

1. 法律关系三重切割

银行角色:销售渠道(非产品发行/管理方)信托公司:实际管理人(承担投资决策责任)投资者:财产所有权人(自担风险)适当性义务:风险测评+产品匹配+风险告知过错比例:未双录扣30%、风险提示不全扣50%、虚假宣传扣100%

3. 最新司法解释

LAWYER

二、3大致命认知误区】

误区① "银行卖的就安全"

💥 血泪案例

上海王女士购买某R3级信托,产品说明书标注"投资政信项目",实则80%资金流向地产,法院认定银行无责——合同已提示"不承诺刚性兑付"。

🔍 法律真相

银行仅核验信托公司资质,不穿透审查底层资产销售人员口头承诺无法律效力(需书面载入合同)误区② "风险测评走过场"

💣 反杀证据链

风险测评时点监控(测评早于产品发售视为无效)测评结果与产品风险等级偏差记录(超2级可索赔)投资者金融资产动态变动数据(突发大额赎回影响测评有效性)

📜 关键法条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26条:

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有效期不得超1年

误区③ "签了合同还能反悔"

⚖️ 合同致命条款

"本人确认知悉非存款产品""已完整阅读全部合同及附件""自愿承担本金损失风险"

💡 破局策略

签约全程录像(证明未给阅读时间)司法鉴定签约时间与产品成立时间差(超24小时可抗辩)

LAWYER

三、亏损后的正确索赔路径】

步骤① 锁定双录证据

调取银行监控(保存原始硬盘)恢复理财经理微信记录(用公证处取证APP)

步骤② 穿透底层资产

申请法院调查令查资金流向比对投向与合同约定偏差率(超30%可追责信托公司)

LAWYER

律师提醒

如您正在持有银行代销信托,并且无法及时兑换,可后台私信,专业信托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