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倍PE的低位创新药龙头,10亿大单品将上市,开启新一轮增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0:33 1

摘要:创新药的黄金时间正在向我们走来,但对创新药不理解,有疑惑的一般投资者,我建议就不要投资创新药了。因为它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建议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方向里面,你就找那些已经成型的、未来市场空间有可能增长的医药公司,在估值合理或者低的时候去投

长坡厚雪系列第31篇分析文章

上周,我们连续聊了两天医疗医药方向的机会。观点也很明确,医药的春天来了,现在布局大概率会有很不错的收益。

创新药的黄金时间正在向我们走来,但对创新药不理解,有疑惑的一般投资者,我建议就不要投资创新药了。因为它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建议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方向里面,你就找那些已经成型的、未来市场空间有可能增长的医药公司,在估值合理或者低的时候去投资,这样就很稳。

今天我们继续梳理估值还在低位的医药细分龙头。一起了解一家历史上持续稳定成长,目前全面加速创新药研发,多款产品已获批上市或即将上市,潜在大单品商业化在即的公司。

丽珠集团

微球制剂领先企业

一、财务情况

丽珠集团2024年年报,归母净利润20.61亿,同比增长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79亿,同比增长5.2%;营收118亿,同比下降4.97%。

年报看着很一般,最近5年利润也只是从17亿增长到了20.6亿,成长性显得非常的普通。但我们要知道最近5年医药行业是什么情况,先是疫情,后面又是集采加反腐,公司这几年的业绩不但没有下滑,还稳步的上涨,这么看的话,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就显得很难得了。

拉长时间看,公司十年维度的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8%,这还是在近5年行业不好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公司2017 年利润有一个异常的大涨,主要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可以忽略。不管怎么说,能保持十几年连续增长的公司并不多。

公司赚钱能力不错,毛利率60%+,净利率接近20%,ROE常年保持在14%以上,也算是优秀公司的水平。

公司资产结构也没什么问题,账上躺着108亿的现金,流动性充足,每年还能收回1~2亿的利息。

公司研发投入从 2013 年的 2.3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4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 11%。2024年研发费用下降到10亿,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75%,中等偏上的水平。

二、业务分析

丽珠集团成立于1985年,起初靠着独家中药神药——参芪扶正注射液,为公司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个药主要用于肺癌、胃癌放化疗辅助治疗,2013年卖了12.8亿营收。中药注射剂监管趋严后,销量逐年下降,但公司也靠着这座金山,培育了从制剂产品,到原料药和中间体,再到诊断端的几个业务板块。

目前,制剂营收占比超过50%,贡献的利润比例超过60%,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原料药业务营收占比接近3成,中药的营收占比只剩下1成多点。

产品覆盖消化系统、促性激素、抗微生物、神经系统、肿瘤和泌尿生殖系统等领域。

两大核心产品

1、艾普拉唑:丽珠的原研一类新药,消化道业务中的明星产品,2015年上市,销售规模近30亿的大单品,贡献了消化道业务的绝大多数收入。

原支付标准在2020年到期后,艾普拉唑针剂经历过了3轮降价,2017年上市时定价258元/支,2019年国谈降价40%到156元/支,2021年续约降价到71元,2023年新批适应症降价到63元/支。三次降价后再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但石药在今年2月推出了仿制药,打破了公司近20年的垄断,另外还有科仁医药、福元医药、圣华曦药业等多家药企提交了仿制申请,公司面临的竞争不小,要是仿制药上市几年后再来个集采,就更没得玩了。

2、亮丙瑞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效剂中的明星产品,能够平衡体内的荷尔蒙并治疗因荷尔蒙失衡引致的问题。原研厂是武田,1994年在日本获批上市,2000年进入中国,国内只有丽珠集团和伯恩特成功仿制出亮丙瑞林。

丽珠的亮丙瑞林微球2009年上市,上市时间比较早,单品销售规模20亿。据研究报告的样本医院相应产品数据,公司2023年市占率达 40.3%,国内第一,去年公司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续应该还能给公司贡献不少收入。

未来成长在哪里?

今年是丽珠成立40周年,同时也是公司新产品密集落地的阶段。

公司制剂在研产品合计 45 个,其中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高临床价值产品共计 23 个,其中,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重组人促卵泡素等 3 个产品已报产;P-CAB 产品JP-1366 片、IL-17A/F 强直和银屑两个适应症、亮丙瑞林微球(3M)、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曲普瑞林微球中枢性性早熟适应症等近 10 个在研项目处于临床三期/BE 阶段,算上临床Ⅱ期大概有16个药物。如果未来五年能够顺利获批上市,就是平均每年3款新药获批。

具体来说,2025年,至少将有阿立哌唑微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黄体酮注射液上市;之后两年可能上市的有,重组人促卵泡激素、白细胞介素IL-17A/F、国内首个三个月剂型亮丙瑞林微球、消化道领域JP-1366片;再往后,在研的一期和二期项目将在2028-2030年也会陆续出结果。

我们看看丽珠的管线中市场需求较大的几个产品,包括阿立哌唑、司美格鲁肽和IL17A/F,还有两个小一些的曲谱瑞林和托珠单抗。

1、阿立哌唑微球预计2025年上半年获批,也是大家最关注的。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是丽珠自主开发的长效缓释制剂,每月给药一次,适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目前只有原研厂家在2023年5月提交上市申请,还没有国产企业获批上市,只有科伦在做长效仿制药,长期格局会形成大冢、科伦和丽珠三分天下的格局,公司有机会把这款药做到10亿规模。

2、司美格鲁肽,目前最火的减肥药,全球新药王2024 年全球销售金额超过 290 亿美元,国内潜在市场达到200-300亿左右。

根据公司交流消息,2025年应该能获批,但要等到2026年专利到期后才能销售。这个赛道比较拥挤,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100家药企申报了GLP-1的IND,竞争非常大,对于这个产品的预估也是10亿的销售。

3、IL-17A/F是治疗银屑病和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市场空间非常可观。

国内目前获批的有IL-17司库奇尤单抗,司库的专利在2025-2026年间将会到期。司库奇尤单抗及依奇珠单抗全球年销售收入合计有 90 多亿美元,国内销售收入也有二十多亿元。

智翔金泰和恒瑞医药的IL-17即将获批,再加上临床III期的,未来可能会有10款IL-17药物竞争,如果IL-17做到100亿的市场规模,每家平分就是10亿左右的销售额,就看谁能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了。

BD新药项目

公司在 BD 方面也加快步伐,2024 年引进了神经精神类 NS-041 片、代谢领域小核酸药物、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等 6 个项目,其中 5 个为创新药。

有钱的好处就是可以买买买,,自己研发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靠买的方式快速补充在研管线。大药厂的很多畅销药其实也是买来的。

2025 年公司 BD 仍将围绕重点管线,坚持“自研+BD 引进”的双战略,以快速完善研发管线、提升在研管线价值为重要导向继续开展工作。

三、风险和估值分析

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现金流数据优秀,没有大股东质押,没有减持,也没有商誉问题,基本排除重大的潜在风险。

公司目前市值330亿,16倍PE估值。过去十年,公司平均估值水平是21.6倍PE,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低位区。和公司过去十年的成长性比较,目前估值也在合理区间。

四、小结

丽珠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不仅长期增速跑赢行业平均,行业不景气阶段也能保持业绩稳定,目前估值处于较低的位置。

虽然最近几年的业绩看着不那么优秀,但随着管线中的重磅产品陆续获批上市、放量,公司有望从2025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增长速度将从个位数慢慢地恢复到15%左右的历史平均增长速度。实际情况还需要我们逐个季度跟踪和验证公司的业绩趋势。

丽珠集团的基本面情况就介绍完了,至于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标的,还需要大家保持独立思考,进一步综合考虑后做出自己的评判。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给我点个赞~感谢支持!

来源:岩松观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