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号角在燕赵大地吹响。河北省科协早部署、早行动,于9月1日在承德县石灰窑镇药王庙村穆勒四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科学冀益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有力推动科普工作在乡村落地生根。
本报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徐志波 刘永斌)金秋九月,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号角在燕赵大地吹响。河北省科协早部署、早行动,于9月1日在承德县石灰窑镇药王庙村穆勒四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科学冀益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有力推动科普工作在乡村落地生根。
穆勒四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余亩,建有各类温室、大棚3000余座,种植以食用菌为主的多类果蔬,是河北省重要的越夏香菇生产基地之一。
培训现场,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民乐作了《香菇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专题讲座。从品种选择的“入门关”到栽培料配制的“比例经”,从接种环节的“无菌诀”到菌棒培养的“温湿度密码”,再到出菇期管理的“细节点”、转潮养菌的“恢复技巧”,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都进行了详细地讲解。随后,王民乐又跟着种植户进入食用菌大棚,详细察看了解香菇种植生长情况,把技术建议实实在在“种”进了田间地头。同时,河北省科技志愿者总队工作人员还给大家介绍了科技志愿精神的内涵和全国科普月的活动意义,发放了科普图书及实用技术资料,助力农户科技水平提升。
接下来,省科协将继续组织省科技志愿者总队深入乡村地头、校园课堂,把防灾减灾知识、现代农业技术等送到更多人身边,让科学的种子在燕赵大地生根发芽,推动公众科学文化素质迈上新台阶。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