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每年的肝移植需求数以百万计,但供体器官短缺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器官供需缺口高达10:1。肝脏功能复杂,虽然缺口大,但异种移植领域一直未有突破。
猪肝脏”人能用吗?粗略一想,不符合正常逻辑;仔细一想,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允许这么干。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术语:异种移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后的动物器官作为过渡方案,被视为解决供体不足的替代方法。
全球每年的肝移植需求数以百万计,但供体器官短缺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器官供需缺口高达10:1。肝脏功能复杂,虽然缺口大,但异种移植领域一直未有突破。
北京时间3月27日凌晨零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Gene-modified pig-to-human liver xenotransplant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了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窦科峰院士团队完成的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移植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选择了一名脑死亡患者作为受体,采用“异位辅助肝移植”方案:在不移除患者原有肝脏的情况下,将经过6处基因编辑的猪肝植入腹腔,连接血管系统以维持血供,观察期为10天。
直至观察终点,移植的猪肝脏颜色、质地正常,血流动力学良好,能持续分泌胆汁,外周血中的转氨酶、胆红素和猪源性白蛋白等指标变化符合生理预期,凝血功能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受体免疫应答有关的补体活化、T细胞和B细胞反应均被良好抑制。同时,尚未发现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人体传播的情况。
以上研究成果说明:供体猪的六基因编辑策略+受体特异性免疫抑制方案组合在控制异种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和急性排斥方面是安全有效的,猪肝在人体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短期内并不会出现跨物种感染。
据《新华社》消息,《自然》杂志专门就这篇论文举行在线记者会,介绍这是已知的全球首个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给脑死亡人类受体的成功案例,论文发表标志着这项去年3月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自然》网站相关报道表示这是“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的一个里程碑”。
英国牛津大学移植学教授彼得·弗兰德评价说,“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推动了从动物向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科研领域的发展,手术技术“非常精妙”,表明在临床上应用相关技术是可行的。
据介绍,这项研究的手术方案先后通过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等论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项进行。人类受体为一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全力抢救仍脑死亡,患者家属同意无偿参与异种肝移植科学研究,为医学进步作出贡献。移植研究在10天后因家属意愿终止。
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下,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取得较大进展。猪的一些器官与人类器官大小和功能相似,经过基因编辑后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等风险。
近年,医疗领域已报告了基因编辑猪的心脏、肾脏移植到人体的多个案例,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这个世界难题。而此次肝移植的成功,也为晚期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小陈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