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做健康的孩子,再做优秀的孩子。”课上,陆军反复强调了这个教育理念。他谈起自己贫困的童年:13岁辍学养鸭,为生产队放136只鸭子,每天挣的工分钱是人民币9分,但他却从未放弃读书写字,最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习惯比技能更重要,整理书包、按时吃饭、认真听别人讲话
近日,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陆军戏剧教育馆内,松江籍著名戏剧教育家陆军教授以“读书、写书、成书”为主题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文学启蒙课。
“先做健康的孩子,再做优秀的孩子。”课上,陆军反复强调了这个教育理念。他谈起自己贫困的童年:13岁辍学养鸭,为生产队放136只鸭子,每天挣的工分钱是人民币9分,但他却从未放弃读书写字,最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习惯比技能更重要,整理书包、按时吃饭、认真听别人讲话,这些小事都是在‘写’人生的基本功。”陆军说。面对家长们担心的“数字时代诱惑”,陆军的观点是“不是禁止手机,而是培养比游戏更有趣的习惯——读一本让你入迷的书,演一段自己编的小品”。他指着馆内陈列的200余本著作感慨道:“我写了一辈子书,最珍贵的作品不是哪本书,是每个阶段都认真生活的自己。”
红色故事分享环节,吴欣意同学带来的《红笔脊梁》讲述了1920年代的松江学堂里,侯绍裘在军阀威胁下坚持用红笔教书的故事。“红笔写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不屈的脊梁。”吴同学话音未落,现场已响起一片掌声。陆军随之分享了88岁老兵朱俊贤的故事:一支在上甘岭战役中写过家书的褪色钢笔,陪伴老人骑单车走访战友、九赴朝鲜查证史实,79岁时更骑行5000公里到西藏记录见闻。“这支笔写过战火,也写过山河,更写着‘传承’二字。孩子们,你们手中也有一支笔,写作业是它,画画是它,哪怕是帮同学讲题、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在写自己的人生篇章。”陆军的深情讲述让每一个孩子眼中闪闪发光。
在“松江戏剧简史展”前,孩子们踮起脚尖触摸宋代戏剧的木雕;在“陆军剧作展”区,60余部剧作图照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执着”的意义;在“艺术成果展”区,陆军近十年的教学笔记、创作手稿,无声诉说着一位老文化人对松江的热爱。
“我认认真真写暑假日记,这个作业也许就会成为我的‘代表作’。”张本新月同学认真地说。家长们纷纷感言,这样的讲座比说教有用。
记者:贾丽
编辑:周雨薇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来源:上海松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