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下午,当涂民歌传承人陈跃兰走进当涂县青莲小学六(4)班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唱民歌课。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领唱和唱,婉转悠扬的歌声在校园内飘荡。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当涂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跃兰
陈跃兰:金嗓唱响古调新声
安徽日报记者 王兰兰 王珂 摄影报道
3月26日下午,当涂民歌传承人陈跃兰走进当涂县青莲小学六(4)班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唱民歌课。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领唱和唱,婉转悠扬的歌声在校园内飘荡。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当涂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跃兰凭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传承贡献成功入选。
3月26日,陈跃兰(右一)和徒弟们在当涂县太平府文化园演唱民歌,通过口耳相传进行师徒教学,传承当涂民歌。
陈跃兰自幼生长于当涂这片民歌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爷爷、父亲都是当地知名的民歌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当涂民歌的演唱技艺,广泛涉猎山歌、田歌、秧歌、号子、小调等多样化的民歌种类。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她熟练掌握了百余首传统民歌的演唱,尤其以原生态唱法见长。
3月26日下午,陈跃兰和90多岁的父亲重温家族收集的当涂民歌古调,回忆童年父亲教她传唱当涂民歌的温情故事。
在演唱技巧上,陈跃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嗓音既能高亢嘹亮,又能婉转低回。这种刚柔并济的演绎方式,让当涂民歌的乡土气息与艺术韵味完美融合。其代表曲目《薅稻歌》《打麦歌》《打夯歌》等,生动再现了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被誉为“活态传承的民歌教科书”。
3月26日,陈跃兰走进当涂县青莲小学六(4)班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歌课。
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跃兰始终坚持深入田间地头采风,收集散落民间的古老曲调,并致力于将传统唱法与当代审美相结合。除了日常对徒弟口耳相传外,近年来,她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公益讲座等形式,培养年轻一代对当涂民歌的兴趣。
3月26日早上,陈跃兰在家里的小院内教徒弟练习当涂民歌演唱时的动作要领。
从田间到舞台,从乡土到非遗名录,陈跃兰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文化传承者的使命。她的入选标志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地文化部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通过数字化保护、创新展演等方式,推动当涂民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弘扬。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