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慢不是好事!一旦超出这个数值要警惕,可能是心脏病前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1:22 2

摘要:早起洗脸,镜子前看着自己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心里还想着是不是天凉了血压低?可有些人一量脉搏,才50多跳,甚至不到50,却还觉得“心跳慢说明心脏省力、长寿”。真是这样吗?心跳越慢越好吗?小心,一不注意,这可能是心脏病悄悄拉响的警报!

早起洗脸,镜子前看着自己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心里还想着是不是天凉了血压低?可有些人一量脉搏,才50多跳,甚至不到50,却还觉得“心跳慢说明心脏省力、长寿”。真是这样吗?心跳越慢越好吗?小心,一不注意,这可能是心脏病悄悄拉响的警报!

在农村,常听老人说“心慢命长”,意思是心跳慢一点人就耐活。但这句话放在以前可能那时候物质匮乏、生活节奏慢,人也少有“三高”,心脏负担确实没那么重。

但如今不一样了,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成了农村也常见的“家门口病”,心脏可不像以前那么“耐造”。心率过慢,尤其是低于50次/分钟,就不能再当好事看待了。

现实中,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心率慢。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动不动就觉得犯困、头晕、眼前一黑,以为是低血糖,喝点糖水就完事。

但有一位65岁的村妇,凌晨去厕所时突然摔倒,脸着地,邻居赶来一摸脉搏,居然不到每分钟40次。送到县医院一查,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医生说再晚点送来,可能心脏就停了。

像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心率过慢,医学上叫“窦性心动过缓”,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不到60次。但并不是所有低于60次的都算病。

例如长期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强,安静时心跳慢反而是“精省”的表现。但这得有个前提: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如果出现了乏力、易晕、气短、胸闷等情况,就得引起重视了。

心率过慢,背后可能是心脏传导系统出了问题。心脏就像村里广播站,平时“电信号”从一个点传到另一个点,指挥心脏有节奏地跳动。可一旦“电线老化”或“信号卡壳”,心脏就跳不动了。

尤其是患过心肌梗死、心肌炎、长年高血压的人,心脏“线路”容易受损。这时候的心跳慢,根本不是省电,而是“电路短路”。

有些人心跳慢,是药物惹的祸。像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降压药,控制血压时也可能抑制心跳。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心率跌到50以下,或者有明显不适,最好尽快就医调整用药。不能自己停药,也不能硬扛着。

除了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常被忽视的元凶。农村人对这个病了解不多,但它会让人感觉浑身乏力、怕冷、便秘、情绪低落,同时心率也会跟着慢下来。特别是女性,更要留心。只看脉搏,不查甲状腺,就容易误判为“老寒腿”或“气血虚”。

还有一点,心理状态也能影响心率。一些长期焦虑、抑郁的人,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跳忽快忽慢,甚至在安静时心率过慢。

这种情况在农村空巢老人中不少见,经常一个人生活,情绪长期压抑,慢慢地心脏也“懒”了。这不只是“心情问题”,更是“心脏问题”。

有些人心率慢,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反而精神很好、走路有劲,这往往是因为平时运动量大、心肺功能好。这类人群多见于农忙时体力劳动多的村民,或者年轻人。

但一旦人上了年纪,心脏功能自然下降,不能再用年轻时的标准套自己。老年人心跳慢,哪怕没觉得不舒服,也建议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防患于未然。

那怎么判断自己的心率有没有问题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早晨醒来时,安静坐着测脉搏。用手指轻轻按住手腕动脉,数一分钟跳多少下。一般健康成年人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连续多天低于50次,而且感觉不舒服,就要重视了。

别迷信“心跳慢等于长寿”,也别忽视“心跳慢是一种病”。真正关键的是心跳是否有力、有节奏。像“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这类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往往能避免严重后果。严重的心率过慢,有时甚至需要安装起搏器,来帮心脏恢复节律。

那心率慢了到底该怎么办?是不是都要吃药、装机器?这也不一定。关键要先查明原因。是药物影响、甲状腺问题,还是心脏本身出毛病?不同原因,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农村有些人听说“心跳慢就要补”,猛喝红糖、猛吃羊肉,这不仅没用,反而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想保护心脏,最靠谱的办法不是“补”,而是“养”。规律作息、适量活动、减少情绪波动、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这些看似普通,但却是最顶用的护心法宝。别等心脏出问题了才想起来保养,那时候往往就晚了。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农村很多人不重视体检,觉得“只要不疼不晕,就没事”。但心率过慢往往是“慢性潜伏”型的,前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作,可能就是昏迷、猝倒。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尤其是50岁以后,每年至少一次,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女安心。

农村的生活节奏慢,但健康问题不能等。心跳慢,不是越慢越好。尤其是当心率跌破50次/分钟,就像庄稼地里水快干了的水渠,眼看着还流,但再不灌水就要龟裂了。这个时候,不主动查、不及时看,心脏也会“旱死”。

生活中,别再拿“老话”当医学,“心慢命长”是有前提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正的长寿,是心跳有节奏、血流有力量、情绪有出口、身体有活力。心率是心脏给出的“信号灯”,别等它从绿灯变红灯才想起刹车。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1]王海燕,刘金忠,张志勇,等.心动过缓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0,24(2):89-94.
[2]赵翠萍,李娟.心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765-2768.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