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自主研发面向商用飞机的全球多模式导航系统以及相应的测试验证系统。项目综合应用仪表着陆系统技术、甚高频全向信标技术、微波着陆系统技术、精密测距技术,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GPS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星基增强技术、地基增强技术、卫星着陆系统技术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面向全球的多模式导航系统项目
实施主体: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17,561.80 万元
项目建设期:2025 年 3 月至 2029 年 2 月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自主研发面向商用飞机的全球多模式导航系统以及相应的测试验证系统。项目综合应用仪表着陆系统技术、甚高频全向信标技术、微波着陆系统技术、精密测距技术,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GPS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星基增强技术、地基增强技术、卫星着陆系统技术、航电总线技术、互联网技术,研制面向全球的多模式导航系统终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及平台,完成项目成果的市场推广。
本项目的预计效果: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 GPS 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 GNSS 技术应用系统,为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 “全覆盖、可替代”提供技术支持,为运输、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提供精确完好、安全可靠的导航服务。同时为北斗技术产业化作出贡献,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建立起一套拥有完整自主核心技术的航空器定位和导航系统。
项目建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 8 号院乙 18 楼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研制面向全球的多模式导航系统,为实现国家完全建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形成具有独立、自主、可控的北斗导航能力的北斗民航应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研制成功,将推动国家北斗系统民航应用,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导航技术在中国民航落地生根,与民航生产运行深度融合,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有效促进国际民航卫星导航技术进步。
实现卫星、机载及地面各种自主知识产权定位、导航与授时技术的结合,为航空器提供飞行引导信息,为空中交通服务提供定位监视信息,为空中航行服务提供授时信息,将为现代民用航空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 GPS 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 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 “全覆盖、可替代”,为运输、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提供精确完好、安全可靠的导航服务,为空中交通提供全空域监视服务,可以全面提升民航安全水平、空域容量、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同时,可进一步推动北斗全球民航应用,提升中国民航全球影响力。
(2)项目建设符合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
现在民航客机均安装国外 GPS 定位导航设备作为飞机主要导航设备。该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为柯林斯、Garmin 等国外航空企业。相较于目前国内北斗定位导航产品,机载全球卫星导航产品对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自主完好性、定位精度等多方面都具有更高、更具挑战的要求。研制该类产品需依据针对运输类飞机的 DO-229、DO-316 等适航技术标准制定更加安全可靠的设备,为飞机提供更优的定位导航服务。
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地,均可通过 SBAS 提升机载定位导航系统定位性能,进行 NPA、LPV 飞行服务,提升空域容量。而我国由于没有可以用于民用航空导航的 SBAS 对应机载终端,无法通过 SBAS 提升飞行运行能力,限制了航空产业的发展。2023 年 11 月,北斗已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 ICAO 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本项目将增加基于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 SBAS 导航服务,北斗 SBAS 将对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提升飞行安全性、优化飞行路径、提升空域容量、运行效率及降低对地面导航设施的依赖;同时,支持 ADS-B 等新兴技术与应用,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社会对航空运输的满意度。
同时,该项技术突破,将打破国内民航客机仅能使用国外 GPS 定位导航设备进行定位指引的问题,极大地缓解了国外技术垄断带来的供应链受国外控制的困局。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包括芯片制造、硬件设备生产、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推动北斗系统民航应用,实现卫星、机载及地面各种自主知识产权定位、导航与授时技术的结合,为航空器提供飞行引导信息,为空中交通服务提供定位监视信息,为空中航行服务提供授时信息,是现代民用航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3)项目建设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落实公司民用航空产品应用战略,同时依托公司在北斗产业以及在航空领域的优势,顺应国产大飞机研制、商用飞机加改装等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战略,公司将民用航空领域涉及的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北斗定位追踪和卫星通信等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实施相关产品的适航认证工作,捕捉市场机遇,服务于民用航空市场的迫切需求,以期逐步实现公司卫星通信导航产品在民用航空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客户的市场需求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公司专注于导航技术十余年,紧密围绕卫星导航及惯性导航专业领域,专注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产品及系统的设计生产,已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芯片、板卡与模块、导航终端、高端天线、惯导及组合导航、导航测试设备和基于位置服务等完整导航产业链格局。公司已在该行业深耕多年,具有稳定的客户来源,公司可根据下游客户原先采购产品的种类和特征,在深入研发之后,研发出能够兼容北斗的多模式导航系统,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
本项目未来潜在客户与公司现有客户重合度较高,预计本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收入规模并改善业务结构。因此,公司现有客户群体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节省了营销费用,促进项目可行性。
国内民航机载产品较国外起步晚,且民航机载产品研制周期长、难度高、要求高、产品研制投入高,目前国内机载产品研制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高安全等级的全球多模式导航系统尚无完成高安全等级适航取证的产品。
因此国内航空产业设备国产化的发展需求存在巨大市场空缺。华力创通通过多个项目积累了对民用航空机载设备开发的丰富经验,与国内主要主机设计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商务及技术沟通,与民用航空适航审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网络。明确市场发展方向及需求,本项目研制产品正是符合国产大飞机事业设备国产化的关键产品。
(2)科学规范的研发机制提供制度基础
公司重视技术体系的优化及研发实力的提升,积极推动核心技术与业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改良的管理,加快技术积累和产品升级,公司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研发机制,并形成了一支专业配置完备、年龄结构合理、工作经验丰富、创新意识较强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不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在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及技术改进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创新能力。公司科学规范的研发机制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在机载设备研制方面,华力创通为国内最早从事卫星通信与北斗导航机载设备研制的厂家之一,研制了多款符合适航要求的机载卫星通信和导航设备,包括基于北斗二号的定位导航与短报文产品(如定位机载北斗多模定位与短报文通信系统、AG600 飞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机载北斗定位追踪与短报文通信系统、B737 飞机北斗多功能导航系统、通航飞机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系统)、基于
北斗三号的定位导航追踪产品(如机载北斗定位追踪设备、北斗三号机载辅助导航设备、高安全等级北斗卫星导航设备)及卫星通信产品(如大型民机 S 频段卫星通信终端)。具备 RTCA/DO-160G 机载设备环境设计与符合性验证能力,具备符合 RTCA/DO-178C 机载设备软件设计与符合性验证能力,具备符合RTCA/DO-254 机载设备硬件研制的设计与符合性验证能力。
同时,具备机上电磁兼容测试和试飞验证能力和经验。公司建立了符合 CCAR-21 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 CTSO 质量体系,具备机载设备设计与生产能力。公司上述研发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基础。
4、项目实施主体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项目用地、所涉及的报批事项
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 8 号院乙 18 号楼。本项目正在备案中。
6、项目投资概况
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17,561.80 万元,房屋装修 200.00万元,软硬件购置8,225.00万元, 其他费用 2,581.50万元,人员投入 6,144.05万元, 预备费411.25万元,项目总投资17,561.80万元。
7、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为纯研发项目,不存在效益测算。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8、项目实施的目的
(1)顺应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落实公司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战略目标
低轨卫星具备较高的战略价值,成为全球各国航空战略布局的重点。我国低轨卫星的发射有望进一步提速。低轨卫星组建的互联网具有服务范围广、可同时服务用户多、长跨距通信时低延迟等特点,我国发展低轨卫星一是可抢占有限的低轨空天资源,二是可布局早期的市场份额,三是为未来低轨通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随着美国 Starlink 在星座建设方面的全球领先,我国亦加速在低轨卫星领域的规划和建设。根据统计,我国陆续推出 GW 星座、G60 星座、鸿鹄三号星座计划,合计预计发射数万颗低轨卫星,公司本次实施的“基于抗辐照模组的星载计算处理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致力于低轨卫星的星载模组及计算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旨在降低模组及计算处理设备的成本、提高产品综合性能,顺应我国低轨卫星发射的需求。
同时,在卫星通信应用方面,随着低轨卫星的建设加速,高低轨通信技术的融合将解决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兼顾发挥广域覆盖、稳定通信、实时交互、高分辨观测等优势,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融合应用技术的企业之一,前瞻性地布局了芯片设计研发领域,重点开展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芯片的设计研制,并已成功推出多款卫星通信导航基带芯片。
为了进一步落实公司大力发展卫星应用的战略,同时依托公司在卫星通信、北斗导航、信号处理的技术积累及市场资源,顺应国家卫星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及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的发展战略,公司拟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在卫星应用领域进一步巩固“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格局。
2、加深公司在卫星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丰富公司产品结构的多样性
本次项目致力于“面向全球的多模式导航系统项目”,上述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丰富公司在卫星应用、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积累。
一方面,公司的产品结构将得到升级,抗辐照模组的星载计算处理设备将加快公司在“低成本、短周期、高灵活度”星载计算处理设备的产品布局,助力万星低轨星座的发射;多模卫星通信 SOC 芯片可解决卫星互联通信高低轨融合问题,有助于卫星互联各终端产品提供无缝覆盖的全球通信服务。上述项目的实施将增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本次项目的实施将加深公司在卫星领域及商业航空领域的研发能力,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中的“面向全球的多模式导航系统项目”致力于研制具备北斗导航能力的机载多模组接收系统,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未来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创新性、战略性研发奠定重要基础。
来源:思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