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波利的贾客,心怀壮志,与五百人一同踏上了危险重重的入海求宝之旅。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波利的贾客,心怀壮志,与五百人一同踏上了危险重重的入海求宝之旅。
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温顺如绵羊,时而咆哮如猛兽,船只在浩瀚的海面上,如同一片飘零的树叶,随波逐流。
波利和伙伴们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了许久,历经了无数次风暴的洗礼,终于有了收获。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满载而归时,意外发生了。
海神从海中现身,只见他伸出巨大的手掌,掬起一捧海水,向波利发问:“波利,你且说说,是这海水多,还是我手中的掬水多?”
波利望着海神,心中毫无惧意,镇定自若地回答道:“自然是掬水多。为何这样说呢?海水虽多,却在关键时刻毫无用处,无法救助那些饥渴之人。而这掬水虽少,若遇到口渴之人,将其给予,便能拯救性命。如此一来,施水之人世世所受的福报,不可估量。”
海神听了波利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欢喜地赞叹道:“善哉!” 随即,海神解下自己身上由八种香璎挍和七宝制成的珍贵饰品,赠予波利,以表达对他的认可。
之后,海神还护送波利一行人平安返回。
波利回到舍卫国后,心怀感恩,他将这珍贵的香璎带到波斯匿王面前,详细陈述了获得香璎的缘由,并诚恳地希望国王能够收下。
波斯匿王接过香璎,仔细端详,只觉此璎珞精美绝伦,奇异非凡。
他心中十分欢喜,当即召集六万夫人,让她们罗列在前。
国王心想,要将这香璎赐予其中最出众的夫人。
于是,他下令让夫人们盛装打扮后前来。不一会儿,夫人们纷纷精心装扮,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国王面前。
国王环顾四周,却唯独不见末利夫人的身影,心中不禁疑惑,便问侍人:“末利夫人为何没有来?”
侍人回答道:“今日恰逢十五日,末利夫人正在持佛法斋,身着素服,未作装扮,因此没有出来。”
国王听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他立即派人去传唤末利夫人,说道:“如今让你前来,你却因持斋不应王命。”
如此反复三次,末利夫人依旧身着素服出现。
然而,她站在众人之中,却光芒四射,宛如明月照亮夜空,其美貌与气质远超平常。
国王见状,心中的怒火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衷的敬重。
他好奇地问道:“你究竟有何道德,竟如此光彩照人,与众不同?”
末利夫人恭敬地回答国王:“臣妾自念福薄,身为女子,情态易生垢秽,且人命短促,心中常惧坠入三途恶道。因此,每月都虔诚地奉佛法斋,割舍世俗之爱,一心向道,如此便能世世蒙受福报。”
国王听后,心中欢喜不已,他认为末利夫人品德高尚,当即决定将香璎赐予她。
末利夫人却婉拒道:“臣妾如今正在持斋,不应佩戴如此华丽的饰品,大王可将其赐予他人。”
国王坚定地说:“我本意便是将这香璎赐予最出众之人,而你如今最为胜妙,又奉法持斋,道心高远,因此这香璎非你莫属。若你不接受,我又该将其安置何处?”
末利夫人思索片刻,说道:“大王勿忧,愿大王屈尊,与臣妾一同前往佛所,将这香璎珞奉上世尊,并聆听世尊的教诲,如此方能获得累劫之福。”
国王听后,欣然应允。
随后,国王下令准备车马,与末利夫人一同前往佛所。
到达后,国王恭敬地向佛陀稽首行礼,然后坐在王位上,向佛陀禀报道:“世尊,这海神香璎是波利所献上的。我本想将其赐予六万夫人中最出众者,然而末利夫人虽被赐予却不接受。她持佛法斋,心无贪欲。如今我们特意前来,将这香璎虔诚地奉上世尊,愿世尊慈悲接纳。世尊,弟子们秉持坚定之心十分困难,末利夫人能如此虔诚向佛,是否会有福报呢?还望世尊为我们解惑。”
佛陀听闻,微微一笑,随即说偈言:
多作宝花,结步摇绮,广积德香,
所生转好,琦草芳华,不逆风熏,
近道闻教,德人遍香,虽曰是真,
不如戒香。
这偈言告诉我们,外在的珍宝与华丽装饰,虽能带来一时的美丽与荣耀,但远不如内心的戒香珍贵。
持戒修行,坚守正道,所积累的德行之香,能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真正的光芒,引领我们走向解脱与幸福的彼岸。
波利的奇遇,末利夫人的虔诚,都成为了佛法传播的生动例证,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秉持善念,追求佛法,以获得真正的福报与解脱。
来源:念念随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