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它们都是与奶牛育种相关的技术指标,可简单理解为数据化、系统化的“相牛术”。我们都知道“好牛产好奶”,那么又如何在一群奶牛中找出最优秀的那一头呢?
DHI、GTPI、CPI、GCPI……这一连串儿英文缩写你听过吗?又是否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实,它们都是与奶牛育种相关的技术指标,可简单理解为数据化、系统化的“相牛术”。我们都知道“好牛产好奶”,那么又如何在一群奶牛中找出最优秀的那一头呢?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通过系统记录奶牛一段时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等生产性能指标数据,并根据数据精准地优化养殖管理、指导良种选育。而综合育种值GTPI,则是通过对种公牛后裔的遗传基因信息和生产性能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数值,筛选出遗传性能出色的种公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良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建立起了自己的奶牛遗传评估技术平台,还制定了更加符合国情的中国奶牛性能指数CPI和中国奶牛基因组选择性能指数GCPI,并连续发布遗传评估结果,为奶牛良种选育提供了详实数据。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自主培育的种公牛GTPI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今年4月,美国最新发布的青年公牛遗传评估成绩显示,我国参评种公牛GTPI值超过3000的有606头,最高值达到3373。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涵盖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和遗传评估等环节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能够选育出遗传性能卓越的种公牛,并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至更多牛群。
今年3月末,全国畜牧总站首次发布了全国存栏采精种公牛名单,公布的3316头种公牛来源清晰,外貌等级全部达到特级、一级以上,生产性能达到种用标准,每年可生产奶牛冻精700万支、肉用及兼用牛冻精5000万支以上,能够满足我国奶牛肉牛用种需求。
不断夯实的种源基础,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去年,我国牛奶产量达到4079万吨,同时,生鲜乳的乳脂肪达到3.91%、乳蛋白达到3.28%、体细胞数每毫升16.3万个,从营养、安全、卫生等各项指标上看都达到很高水平。
除了总体有保障,2024年我国成年母牛牛奶平均单产达到9900千克,比2008年提升了5100千克,增幅达94%,已经提前完成《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设定的单产提升目标。
随着我国牛奶产业良种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健康饮食的需求正得到更好的满足。时间的力量,正稳步酝酿国产牛奶的芬芳。
《数说“三农”》⬇️往期回顾⬇️
土特产为何成为年货经济“新C位”?
他们,让农田变身“科技秀场”!
25万架植保无人机:春耕时节的科技新军
精量播种机,开启科技播种新模式
云南咖啡为何能“代表中国”?
监制:王岩 编辑:杜娟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