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进一步走高,波动加大,很多朋友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轮牛市,到底是因何而起?主要由哪些因素导致?还有多少空间?
随着市场进一步走高,波动加大,很多朋友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轮牛市,到底是因何而起?主要由哪些因素导致?还有多少空间?
从弱者思维的角度,我们其实无法预判后续市场的走势,但不妨碍我们从经济或金融的本质去理解市场的变化。有一个明确框架后,会提升我们对市场波动的耐受力,避免不必要的短视和情绪波动。
以61浅薄的认知来看,本轮牛市有五个关键促因。基于这五个因素,我们可以尝试分析这些促因的演变,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是哪5个关键因素呢?大伙可以自己先想一想,看看我们是否理解一致,并欢迎在文末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咱们一起探讨。
01
估值回归:行情的起点
我们常说市场就是一个钟摆,受情绪的影响,我们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我们没经历过整个周期时,会在钟摆的一侧杞人忧天,在另一侧血脉偾张。
2021年至2024年,市场单边下挫3年有余,期间虽偶有一些反弹,但最终仍被低落的情绪淹没。尤其是2024年5月,当我们看到一线希望之后,市场再次进入下跌通道,至2024年9月初,全市场估值再次创造历史新低。
2024年9月12日,61发文: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11日收盘,中证全指PB跌至1.27,百分位跌至0.00%,创历史新低。
那会61的建议是:当下的情形,除了正常定投外,有余力的可以根据自身风控,考虑狙击核心指数。另外,如果早前仓位结构不完善的,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仓位再平衡,毕竟大部分都在底部。
犹如拉紧的弹簧,当压无可压时,原来所有的利空便逐步成了利好。利空发酵至极端,当最后一个卖空者卖出带血的筹码后,市场便在沉默中出现反转。
当然,61并不希望朋友们坐等类似24年9月初那样的绝对低点,毕竟谁都没有能力去判断。按照既定的策略,选择核心指数耐心低估定投,过程虽然难熬,但结果却蛮舒坦。
这就是估值回归的力量,也是行情起点的必然。
02
流动性溢价:利率下行与资产再配置
有了极佳的估值引信,如果没有相应的柴火,其实市场也蛮难在短期内产生如此巨大的涨幅。
自2018年年初开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8%,一路下探至2025年年初的1.60%,降幅巨大,连创新低。
一路走低的无风险利率,降低了全市场各类资产的贴现率,利率中枢的下移,让权益资产的估值中枢被动抬升。
与此同时,房地产长期走弱,让居民财富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过去“买房等于投资理财”的逻辑逐步失效,大量存量资金被迫被赶到了银行定存。
在存款利率一路走低的当下,资本也在寻求更好的回报率。于是,大家逐渐把眼光瞄向了权益资产。即便如此,当下仍然有巨量的存量资金趴窝没动,这或许是未来的新柴火。
在这个体系中,股债性价比和股债利差,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两个关键宏观指标。
这相当于磁铁的两极,周而复始的对资金产生不同方向的吸引力。观察股债利差,能让我们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适度调整自己的股债配比和权益仓位。
利率下行和资产再配置,共同构成了流动性溢价的核心。
03
外部回流: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风险偏好提升
如果说国内的利率下行像是在往火堆里添柴,那么外部的资金回流,就是外部的一个鼓风机。
过去几年,美联储的加息堪称“暴力”,短期内把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推到5.25%-5.50%的高位,吸走了全球大量资金。新兴市场在这一轮强美元周期里,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2024年9月18日起,美联储正式启动降息周期,全年三次降息,将利率降至4.25%-4.50%。2025年预计约有75-10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年底目标在3.50%-3.75%。再往后看,2026年大概率会延续降息节奏,2026年底有望降至2.75%-3.00%。
美元利率的吸引力下降,国际资金自然会寻找新的性价比资产。估值低位、政策托底的中国市场,逐渐成为“洼地”。与此同时,MSCI、富时等指数扩容,也在悄然提升外资的参与度。
从周期的角度,美股降息仍处于早期,从流动性释放的角度,未来也还有一定的空间。受此利好影响,利率敏感的中小盘、科技的表现强劲。
有引信、有柴火,外部又叠加了强力鼓风机。
04
政策红利:制度建设和质量提升
如果说估值、利率和外部环境构成了市场火爆的要素,那么政策红利则是市场的底盘,稳固了市场的基础。
过去两年,监管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降低印花税、限制大股东减持,到鼓励企业分红、汇金大额增持ETF,再到市值管理、严格退市制度等。这些措施并不能立刻扭转行情,但在不断提升了市场的“质量下限”。
与此同时,分红文化也在悄然生根。过去大家觉得A股只能炒波段,但随着红利类指数逐渐走红,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体会到“拿现金流”的好处。红利相对稳健的指数走势,也契合从理财市场流出的低风险偏好者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市场的长期资金。
约翰·博格曾说:“In the long run, investment returns must and will mirror business returns, that is, the dividends and earnings growth generated by corporations.”(从长期来看,投资回报必须也必然会反映企业的回报,即股息和盈利增长。)
从长期看,制度建设与分红文化的结合,会促进企业朝质量看齐,并注重投资者回报,让市场更具投资属性,而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这也是“慢牛”的关键基础。
既要引凤,先须筑巢。
05
基本面回归: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
估值、利率、外部资金和政策,可以点燃行情,但真正决定牛市能否走得长远的,还是企业的盈利和经济的基本面。
过去几年,经济承压,企业盈利普遍下滑,市场缺乏根基。随着政策托底和稳增长措施落地,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虽然整体仍处于复苏初期,但一些行业已经率先亮起了信号。
尤其是在硬科技、新能源、算力、人工智能、医药创新等方向,我们能看到突破的迹象。这些产业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也为市场提供了成长的想象力。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政策传导至行业,再传导到企业,最终体现在业绩上,会有一定的时滞。这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更大的耐心。
归根结底,行情最终会落在企业盈利上。正如巴菲特所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市场的重心自然会上移。
对我们来说,能做的不是预测哪个行业最先爆发,而是保持合理配置,关注核心宽基,兼顾产业升级的代表指数,让自己的投资组合有“基石”,也有“成长”。
06
行情展望:这轮牛市会走到什么高度?
1、从值角度:目前全市场估值温度已升至60度左右,估值修复阶段已接近尾声,后续更多依赖盈利兑现,或短期情绪的推动。
2、利率角度:目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利率低位的持续,资金搬家的情况将继续。
3、美债角度:目前处于第二轮降息的窗口期,未来两年仍有较大的空间,这或将进一步提升新兴市场的流动性。
4、政策角度:维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监管的核心主线。
5、基本面角度:目前经济仍处于底部时期,部分行业有所好转,未来希望能看到进一步的数据反馈。61更希望基本面能跑赢情绪,避免只剩下估值泡沫的尴尬。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处于中等略偏上估值水平,内部流动性较高,抬升了市场的情绪和估值。随着外部流动性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情绪有进一步抬升的可能。
从基本面看,目前其实还缺乏有效数据的验证,考虑到数据时滞性,61只希望情绪别走太急,等一等基本面的印证。
基于沪深全A的估值,如果升到80度,大致还需25%左右的估值抬升。为了能圆满止盈,在基本面提升+流动性充沛的影响下,我希望能摸一摸这个估值温度。当然,这只是纯期望,图个乐就好。
07
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08
“61”指数基金估值表(0394期)
===============
你觉得这轮能到多少点呢?无责任猜想,欢迎文末留言…
===============
数据整理不易,还望多多点赞、推荐、转发支持。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在做出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基金的法律文件,如《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决策。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