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白粉虱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上活动非常猖獗,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让广大农民非常头痛。那么,有什么好的措施能彻底干净地消灭掉白粉虱吗?大家都知道白粉虱确实非常难防治,但我们通过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性的策略还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
近期白粉虱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上活动非常猖獗,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让广大农民非常头痛。那么,有什么好的措施能彻底干净地消灭掉白粉虱吗?大家都知道白粉虱确实非常难防治,但我们通过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性的策略还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
一、为什么白粉虱这么难防治
先了解白粉虱防治难点是成功防治的第一步,下面几个是难防治的原因。
1. 繁殖能力惊人: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上百粒,从卵到成虫仅需3周左右,世代重叠严重。您所看到的成虫可能只占总量的10%,更多的卵和若虫藏在叶片背面。
2. 虫态非常复杂:卵和“蛹”期(四龄若虫)对多数化学药剂不敏感,药液很难穿透其蜡质层。常规喷药主要杀灭成虫和低龄若虫,等药效过了,卵又孵化了,是“屡治不绝”的主要原因。
3. 迁飞性强:成虫善于飞行,一打药就乱飞,从打药地块迁飞到未打药地块,等药效过后再飞回来,给彻底防治带来极大困难。
4. 抗药性强:由于长期、单一地使用化学农药,白粉虱对许多传统药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已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常规浓度效果很差。
5. 隐蔽性强:成虫和若虫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喷药时如果只喷正面,很难接触到虫体,效果大打折扣。
6. 危害性强:白粉虱是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其危害远不止吸食汁液那么简单。
二、有效的防治配方
核心思路: “轮换用药、混合用药、虫卵兼杀”,避免产生抗药性。
(一)有效单剂
1.吡丙醚:杀卵效果一流,对若虫有效,对成虫无效,必须混配成虫药剂。
2.烯啶虫胺:对成虫和若虫效果较好,速效性强。
3.螺虫乙酯:具有内吸传导性和垂直输导性,能杀灭隐藏的若虫并抑制卵的孵化,药效持久。
4.呋虫胺:第三代烟碱类药剂,内吸性好,对某些抗性白粉虱仍有效。
5.氟吡呋喃酮:新型烟碱类药剂,对抗性害虫效果好。
6.异丙威:20% 乳油稀释 800-1000 倍液,具有熏蒸作用,在棚室密闭条件下使用效果更佳,能穿透作物冠层杀灭隐蔽害虫,但需控制用量,避免对十字花科蔬菜产生药害。
(二)复配剂制
1.经典组合(内吸 + 触杀)
22.4%螺虫乙酯(亩旺特) + 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螺虫乙酯具有内吸传导性和垂直输导性,能杀灭隐藏的若虫并抑制卵的孵化,药效持久。氟啶虫胺腈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快速击倒成虫。二者组合,虫卵兼杀,是目前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黄金搭档”。
注意:螺虫乙酯作用较慢,需提前用药或与速效性药剂混用。
2.其他配方组合
(1)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紧急救急):15% 悬浮剂,成虫、若虫快速触杀,杀卵效率高,虫多的时候用它,喷完虫直往下掉!
(2)呋虫胺 + 螺虫乙酯(黄金搭档,长效防治):20% 呋虫胺 1000-1500 倍 + 22.4% 螺虫乙酯 1500-2000 倍!呋虫胺 1 小时触杀成虫,螺虫乙酯 “双向内吸”,虫卵、若虫、成虫全搞定,持效期 40 天!世代重叠也不怕!
(3)氯氰菊酯 + 虱螨脲 + 呋虫胺(抗药性首选):氯氰菊酯打成虫,虱螨脲灭卵,呋虫胺内吸灭虫,抗性白粉虱也扛不住!
3.对于大棚番茄、黄瓜白粉虱,可以采用以下药剂组合
(1)新梢 / 苗期(预防):噻虫嗪 + 吡丙醚,新梢抽发期(番茄、黄瓜 5 叶期),用 25% 噻虫嗪(内吸强,喷后叶片 “带毒”,粉虱一吸就死)+10% 吡丙醚(杀卵,断子绝孙),一桶水各 10 克,重点喷叶背!
优点:内吸传导,打一次管 20 天,苗期防住了,后期少一半麻烦!
(2)爆发期(成虫多):呋虫胺 + 氟啶虫酰胺,白粉虱 “满天飞” 时,用 20% 呋虫胺(比吡虫啉强 10 倍,触杀 + 内吸,喷后 4 小时死虫)+10% 氟啶虫酰胺(让粉虱 “绝食”,24 小时全掉叶),一桶水各 15 克,傍晚喷(粉虱傍晚活跃,打药更准)!
优点:速效 + 持效,成虫、若虫一起打,第二天叶背 “虫尸一片”!
(3)抗性重灾区(打了 3 次还反弹):螺虫乙酯 + 联苯菊酯,连续用吡虫啉 2 年以上的棚,用 22.4% 螺虫乙酯,容易“打穿” 蜡质层,杀卵 + 若虫,持效 30 天,加上10% 联苯菊酯,触杀快,成虫一沾就死,一桶水各 10 克,喷药时加 “安透助剂”,药液 能“钻”进叶背!
优点:专治“老油条”粉虱,打一次管1个月,成本比反复打药还低!
当然,螺虫乙酯·噻虫啉、呋虫胺·噻虫嗪、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复配制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4.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组合
(1)5%甲维盐 + 19%溴氰虫酰胺(倍内威):两者均为微毒农药,复配后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显著,持效期较长,且对环境友好。
(2)0.5%苦参碱/除虫菊素 + 联苯菊酯:生物农药快速击倒,联苯菊酯持续防控。适合用于即将采收的蔬菜或有机种植。
三、喷药注意事项(这一步至关重要!)
1. 喷药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此时温湿度较低,白粉虱飞行活动能力差,药液不易快速蒸发,停留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2. 喷药部位: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这是白粉虱的大本营,必须保证叶背均匀着药。喷雾要细,从上到下,由内到外,全覆盖式喷洒。
3. 添加助剂:在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助剂(如橙皮精油、有机硅等,注意按说明使用,有机硅某些作物慎用),可以增加药液的铺展性和渗透性,提高杀虫效果,并能物理性封闭气孔使害虫窒息。
4. 大棚熏棚:对于温室大棚,可以在喷药后或同时使用杀虫烟剂(如敌敌畏烟剂、吡丙醚烟剂),在夜间密闭熏蒸,杀灭飞到空中的成虫。注意安全。
5. 联防联治:如果是大棚或连片种植,必须统一时间、统一用药进行防治,避免白粉虱在不同区域间来回迁飞,否则永远治不干净。
6. 轮换用药:切忌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每个生长季同一种药剂使用不超过2次,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
四、如何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大家迫切想彻底干净消灭掉白粉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想“彻底消灭”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将其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实现“干净”的种植环境。需要我们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一)农业防治(基础)
1.清理源头:种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和杂草,深翻土壤。
2.育苗隔离:使用无虫苗,育苗床与生产棚室隔离。
3.轮作倒茬:避免与黄瓜、番茄、茄子等白粉虱喜食的作物连作,可与芹菜、蒜苗等不喜食的作物轮作。
(二)物理防治(辅助)
1.设置防虫网:在所有通风口、门窗处覆盖60目以上的防虫网,物理阻隔成虫迁入。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悬挂黄板:在植株上方10-20厘米处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悬挂30-40块,可有效诱杀大量成虫。定期更换。
丽蚜小蜂
小花蝽
(三)生物防治(长效)
释放天敌:在温室中,可以人工释放丽蚜小蜂(寄生白粉虱若虫)、东亚小花蝽或瓢虫(捕食成虫和若虫)等天敌昆虫。这是实现生态防控的高级手段。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白粉虱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用喷雾、烟熏、穴施等措施防治,但要科学轮换用药。
五、最后总结:彻底防治白粉虱的路线图
1. 预防期:设置防虫网 + 悬挂黄板监测。
2. 发生初期:发现少量虫体时,立即喷药,首选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等高效组合,重点喷叶背。
3. 爆发期:化学药剂(轮换使用)+ 黄板 + 烟剂熏棚,多管齐下,同时注意周边区域联防联治。
4. 长期管理:换茬时彻底清园,土壤消毒。有条件可引入天敌昆虫,建立生态平衡。
记住,对付白粉虱没有一劳永逸的“神药”,只有一个科学、系统、耐心的综合管理过程。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