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丰满大坝让你看懂日本人修的工程能有多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9:30 3

摘要:过去几十年里,每当国内的工程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的时候,就有人在网上吹嘘,当年的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修的工程有多么多么好,最离谱的当属那个“德国油纸包”的故事,说青岛的下水道是当年德国人修的,德国工程师在管道旁边埋了用油纸包包裹的备用零件,一百多年后还能拿出来

过去几十年里,每当国内的工程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的时候,就有人在网上吹嘘,当年的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修的工程有多么多么好,最离谱的当属那个“德国油纸包”的故事,说青岛的下水道是当年德国人修的,德国工程师在管道旁边埋了用油纸包包裹的备用零件,一百多年后还能拿出来用。这故事荒谬程度堪比"猪在天上飞",但直到今天还真有人信以为真。然而,尽管德国油纸包已经够离谱了,仍然有一类谣言比德国油纸包还要更离谱,那就是吹嘘日本人在东北修建的工程质量好。

编造德国油纸包,只能说是无中生有,把不存在的事说成存在;而把日本工程说成质量好,那就完全属于是把屎说成香的,把倒数第一说成正数第一,属于是彻头彻尾的颠倒黑白了。我为什么就敢下这么绝对的断言呢?因为我就是干这行的,我研究了整整13年的打灰,已经能打出花来了,我是真的懂。下面,咱就拿网上吹得最凶的丰满水电站来说道说道。

丰满水电站,位于咱们吉林省松花江上。说起丰满水电站你可能没听过,但是说到松花湖,那名声可能就要大一些了,那是东北著名的旅游景点,夏天避暑,冬天滑雪,还能冰钓,非常热闹。是的,松花湖就是修建丰满水电站,把水位抬高形成的水库。如今,这里是岁月静好的旅游胜地。但是90年前,这里可是无数中国人惨遭杀害的魔窟。

时间拨回到1937年,此时距日军占领东北全境已过去整整六年。当时,日本人想在东北搞工业,把东北作为他们侵略全中国的桥头堡。但是,不管你想搞什么工业,首先都必须得有电,可当时的东北恰恰没有电。这时候,日本人看中了松花江上丰富的水能资源。就在吉林市上游,小丰满这个峡谷里,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天然为修建水电站准备的坝址。怎么说呢?这地方就像是一个大碗,口小肚子大,只要把这个口子一堵,用最小的工程量,就可以堵出一个最大的水库。放在今天都可以算作所有水电工程师的梦中情坝,在当年,更是可以一举解决伪满的工业用电问题。

这么一块大肥肉,那还等什么?1937年4月,在关东军的全面推动下,丰满水电站正式开工。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技术条件极为落后,机械化普及率极低,工程之艰难是难以想象的。我本人是个水电工程师,别说那个年代了,就是现在21世纪,我们工地上的工人们都武装到牙齿了,修水电站那也不是个人干的活儿,可以说是风吹日晒,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水电站用的各种材料和零件,比一般的建筑用的大上几倍。那一根钢筋看着细细软软的,动辄一百多斤,那就得靠人去摆弄。荒郊野岭,交通不便,还要处理水的问题,自然环境的问题,我们现在靠机器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是靠人。

这样艰苦的工作,日本人当然不会自己去干,他们只是设计者和指挥者。真正参与劳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劳工。现在有些脑子有问题的家伙听说这事儿,以为跟咱们现在工地上招工人一样,哎呀,日本人这是帮中国解决就业啊,为什么不感恩日本人?这纯属是脑子有病。因为那所谓的劳工,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奴工。

为了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关东军满大街抓壮丁不说,还编瞎话骗人,嘴上说"包吃包住给大钱,干满三年送回家",把华北东北的老百姓连蒙带拐弄到丰满工地。劳工们一旦来到丰满,就算是掉进了吃人的魔窟,再想活着出去可就是难如登天了。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日本人在松花江北设下了层层铁丝网,外有丰满警察署武装警察站岗把守,内有监工、大小把头负责盯梢。劳工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稍有怠慢,就会遭拳打脚踢。

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吃的是腐败发霉的橡子面,睡的半地下工棚夏天像蒸笼冬天变冰窖。由于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瘟疫横行,壮者逐渐孱弱,弱者奄奄一息。曾经有两个工棚的劳工染上了肠道病,为了防止疾病扩散,日本人竟然在工棚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了400多名劳工。1938年4月,“江堤工场大暴动事件”发生,900多名劳工不堪凌辱,和日本监工发生冲突,监工受重伤,三分之二监工被打。此次事件后,劳工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止。

统计数据显示,被打死、病死、累死、饿死、冻死、事故死亡和被镇压死亡的劳工总人数至少在6500人以上,惨死的劳工尸体被扔在丰满江东五垧地往北约2公里处的万人坑里。如今,这座万人坑还静静地望着松花江水,默默记录着我们这一段惨痛而耻辱的历史。中国劳工们,就是这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日本人所谓的“东亚第一水电工程”。


那么,既然这些日本人把中国工人压榨到这个地步,耗尽了中国工人的鲜血,欠下了这么多血债,建成的丰满大坝质量怎么样呢?是不是像一些人吹的那样,“日本人建的东西就是好”?如果有人这么跟你讲,那不用疑问,这个人不是蠢到透顶就是坏得流油,因为现实中日本人建的丰满大坝,那真可以说是豆腐渣中的豆腐渣。这个大坝豆腐渣到了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在我们行业里,丰满大坝被称为混凝土病害博物馆。别的大坝有的问题,它都有。别的大坝没有的问题,它也有。要是没有丰满大坝,混凝土病害的课我们都没法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应该这么说,日本的大坝设计师本间德雄,专业水平是有的,丰满大坝的设计没有啥大问题,毕竟这么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你换谁设计也差不到哪去。问题主要在于施工。说到底,日本实在是太穷,太穷,太穷了。这个穷不光是说金钱上的不足,更多的是一种物资层面的匮乏。所以从大坝建设之初,大坝修建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就从来没有宽裕过。

大坝要想结实,混凝土的用料必须得足。砂子,石子,水泥,水,这些成分该多少就得是多少,那是不能变的,你稍微改变一点配比,可能就会造成质量上很大的缺陷,这个道理我想不需要我们这些工程师,即使是外行也应该是懂的。你再比如混凝土浇筑完了,你得养护它,让它慢慢硬化,对吧?夏天天气热,你得给它降温。冬天天气冷,尤其是东北那个冬天,零下三十度稀松平常,你得给它保温,太冷了还必须停工,因为混凝土不像人,你剥削人,人出于害怕还是不得不干活。你剥削混凝土,混凝土直接碎给你看,人家不惯着你。

可当时的日本监工们二杆子精神这就又来了,他们觉得少用水泥不是偷工减料,是给天皇陛下节省战略物资;逼着工人日夜赶工不养护,不是在毁质量,是给大东亚战争争取时间。这么一折腾,丰满大坝的混凝土质量一年比一年差。1938、1939年建的下层勉强能用,到1940年就开始逐渐走形,到了41年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开始跟美国对上线了,这日本算是彻底揭不开锅了,水泥直接断供,这帮日本工程师开始用砂子石子混着泥巴来冒充水泥。浇筑进去之后,该有的振捣密实也是一概没有。

从42年开始,丰满大坝的混凝土质量直接断崖式下降,原来应该二三十兆帕的混凝土,到后期下降到了5.5兆帕,很多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实测值甚至低到了1.2兆帕。1.2兆帕是什么概念?朋友们,1.2兆帕,就是我穿着靴子往上面踢一脚,它就可以往下咔咔掉渣。豆腐渣此刻已经不是一个形容词了,而是个名词。丰满大坝的坝面,布满了裂缝,蜂窝和麻面,看起来跟老桂顺斋真狗奶子加蜂蜜做的沙琪玛一模一样,指望这样的大坝去挡水,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就这样,丰满大坝的本意是坏的,愣是让手底下人给执行成了弱智。

但是,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不不不,事实上这座被日本人折腾得千疮百孔的丰满大坝,压根就没完工!一直到日本人战败投降,丰满大坝的拦江混凝土浇筑进度也只完成了89%,整个大坝远远没有达到设计高度。而大坝的主要职能,也就是发电,更是只完成了设计总装机容量56万千瓦的25%,也就是14万千瓦。日本人残害了那么多中国人,敲骨吸髓,紧赶慢赶,偷工减料,修了整整八年的丰满大坝,最后干了一个报废品出来。我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日本人,真是当之无愧的穷鬼帝国主义。


1950年,咱们新中国国内初定,百废待兴,终于腾出一点精力用来恢复经济建设了。咱们新中国派了水电专家来丰满水电站一看,都给专家气笑了。因为日本人持之以恒地偷工减料,瞎赶工期,冬天低温强行建造,大坝身上四处是裂缝,到处都在漏水。混凝土这个东西,如果长期渗水,水就会把混凝土内部的化学成分给带出来,在表面形成厚厚的白毛,这就意味着混凝土内部已经劣化得不成样子了,化学成分改变了,变成了酥糖,同时里面的钢筋也在河水的腐蚀下烂了个透,失去了作用。

当时的中国技术专家看到的丰满大坝的表面,就是这样厚厚的一层白毛,这要是什么时候说溃坝,那就是分分钟的事。除此之外,大坝跟基础面之间的接触也非常糟糕,有不少软弱夹层,大坝存在很大的滑动位移的可能。换句话说,万一来了比较大的超标洪水,或者说来个地震之类的,整个大坝就有可能发生整体的平移,那可比溃坝还要恐怖。

丰满大坝当即被专家团定性为一级危险坝,这哪是什么水电站?根本就是个悬在下游数百万人头顶的定时炸弹!别说发电供电了,要是再不处理,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得活在提心吊胆里。

从1951年开始,新中国的水电专家们与苏联援助专家一道,开始收拾日本人留下的烂摊子。修复大坝,首先是把实在不堪使用的那部分豆腐渣铲除,同时逐步修补和解决大坝上面遗留的种种混凝土裂缝、漏洞和质量缺陷。保障了大坝的安全和质量之后,再继续在原有基础上完成当年日本人修了一半的工程。在苏联专家的技术协助下,水电专家们还在大坝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适当加高,提高了大坝的抗洪能力。

从1951年到1959年,新中国的工程师们逐渐建成了这座丰满水电站,它的总发电量提升到了55万千瓦,并在1960年代达到了100万千瓦,算是真正发挥出了松花江里蕴藏的力量。这已经是当年日本人那个粗制滥造半成品工程的七八倍了。一汽的流水线转得欢实,鞍钢的高炉烧得通红,全指着这座水电站源源不断输送电力,丰满水电站成为了我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要能源保障。

稳定而安全的大坝,也给下游我的家乡松嫩平原增加了万亩良田,给全中国人吃饱饭出了不小的一份力。借助丰满水电站的修复和建造,咱们新中国也培养出了第一代自己的水电技术骨干,后续咱们一代又一代的水电人才,葛洲坝,三峡,白鹤滩,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往上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的丰满。时至今日,当我路过丰满水电站的时候,还是要为50年代的中国水电祖师爷们毕恭毕敬地鞠上一躬。

所以说,为什么那群糊涂蛋能够恬不知耻地吹嘘所谓的日本人修建的丰满水电站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安全,如何如何造福了一方百姓,原因很简单,这个先进,安全,造福了一方百姓的丰满水电站,它根本就是咱们共和国的手笔。正是这个强大而负责任的祖国,和它培养的一代又一代严格而敬业的工程师们,护佑了这一方百姓的安宁,让这些人吃上了饭,用上了电,好有了多余的精力,出来到网上吹嘘那所谓的“日本人”修的丰满大坝。这是多么可笑,又是多么悲哀的现实。

不光是丰满大坝,伪满洲国茫茫多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其实都是共和国最终建成的。还是那句话,日本,是一个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穷鬼帝国主义。所有那些坊间狂吹的工程,他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主打一个从入门到停工,从宏伟蓝图,到提桶跑路。30年代吹嘘一波,大干快上,没干几天就发现囊中羞涩,进度越干越慢,质量越干越差,跟他要点水泥比要金子还费劲。然后随着37年之后全面侵华,中国军民的抵抗一浪接着一浪,日本财政状况越来越差,41年跟美国开战之后更是全面崩溃,那些宏伟的殖民蓝图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45年战败跑路,给中国留下一地盖了一半的建筑工地。

丰满大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莫过于伪满洲国的所谓“正式皇宫”了。

说来讽刺,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13年的所谓皇帝,一直都没住进真正的“皇宫”里,他住的是长春东北侧的一个临时皇宫,换句话说,是伪满洲国的伪皇宫,连皇宫都是伪的,比一般的傀儡还要更傀儡一点。而这个位于长春市中心的所谓的正式皇宫,从1938年开工,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也没有建成,一直就是个大工地。

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看这么大个楼盖了一半,闲置可惜了,这才在1953年给大楼继续盖完,变成了长春地质学院的教学楼,俗称“地质宫”,造福于中国的地质教育行业。了解建筑行业的朋友都知道,金桥银路草建筑,建筑的价格是无法跟桥梁道路大坝地铁这些基建相提并论的,相比起来非常廉价。如果你连一个楼都修不起,那么所有那些基建就更是痴人说梦了。现在东北那些号称日本人留下的工业遗产,哪个不是咱们共和国收拾烂摊子给续建出来的?要真指望殖民者那套花架子,怕不是连马路牙子都得返工重修。

其实,又何止是东北。放眼全中国,真正殖民时代留下来的基础设施,能用的才有几个?绝大多数,都是咱们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筚路蓝缕,一砖一瓦修建出来的,走不得半点捷径。就算有那几个老古董能用的,也无一不是在新中国修了又修,零件换了又换,早就是忒修斯之船,跟最开始的那个工程没啥关系了。整天冷嘲热讽,散播一些什么“殖民者一百年前修的东西比今天中国人建的还好”这样的谣言,归根结底,无非是想要暗搓搓地论证“中国人就是不行”,“我不懂工程,但是我懂中国”,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殊不知,他们整天顶礼膜拜的那些所谓的殖民时代工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咱们新中国工程师的手笔。至于那些旧时代的痕迹,早就跟着它们的主子一起被碾压进历史的漫漫长路中了。

21世纪,在老丰满大坝的旁边,一座全新的丰满大坝拔地而起。它比老丰满大坝更结实,更安全,也更强劲有力。它的总装机容量,是148万千瓦,是日本人修建的老丰满大坝的整整十倍,但却只是我们三峡大坝的不到百分之七。

是的,对于我们当今中国而言,小小的丰满大坝,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工程。单从工程技术上讲,在中国当代水利工程的图谱上,翻上几十页也轮不到它。然而,却没有哪座水电站像它一样,见证了这么多屈辱而痛苦的历史,承载了那么多光辉而坚强的希望。2019年5月20日,丰满水电站老坝预留的挡水坎被炸开了一个5m宽的缺口,松花湖水通过这个缺口缓缓涌向新建的丰满大坝,新坝和老坝间开始充水,老丰满大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只保留了一小截混凝土坝体作为纪念,为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程师展示着混凝土病害和施工错误做法的同时,也记录着那一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

点赞关注不迷路,跟着曹工看历史,咱们下期见。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