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上当!公检法不会这样“办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9 10:48 2

摘要:骗局揭秘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手段之所以屡屡得逞,是因为其环环相扣,极具迷惑性。首先,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利用信息的准确性获取信任;其次,伪装成权威部门人员,以涉嫌犯罪等严重后果制造恐慌情绪,扰乱受害者的思维;最后,借助网络通信软件和技术手段,

骗局揭秘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手段之所以屡屡得逞,是因为其环环相扣,极具迷惑性。首先,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利用信息的准确性获取信任;其次,伪装成权威部门人员,以涉嫌犯罪等严重后果制造恐慌情绪,扰乱受害者的思维;最后,借助网络通信软件和技术手段,远程操控受害者,实现资金转移。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防不胜防。真实案例

一天,武冈市刘女士在家接到自称邵阳市公安局民警的来电,对方称其因名下银行卡涉及李某洗钱案,需立即到南京市公安局配合调查。因刘女士无法即刻前往,对方为其转接了自称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钟警官”(实为骗子)的电话,对方还报出尾号032***的“警号”。

随后,骗子要求刘女士下载“小鱼某连”APP沟通,谎称她涉嫌售卡洗钱,强调此事需保密,并以核查案情为由,索要其银行卡信息。刘女士信以为真,将名下银行卡卡号、支付密码、身份证号、手机号及自拍照,通过短信发送至95开头的号码,直到收到扣款信息,才发现被骗。

02

武冈市在校学生小明在家刷视频时,一名陌生人申请添加其为好友,随即发起视频通话。接通后,对方自称警察并出示“警官证”,谎称小明在直播间涉嫌骗取6万元,要求配合调查。

小明心里很害怕便按照骗子要求提供了父亲手机号,因父亲手机不在身边,又提供了爷爷的手机号。随后绑定了银行卡,爷爷手机收到验证码,小明按对方要求将验证码告知对方,导致爷爷手机开始扣费。对方还威胁小明不许告知家人,否则会上门抓捕,双方通话持续1个多小时,期间爷爷手机不断被扣费。

直至晚饭时,小明才向父亲提及此事。父亲查看爷爷手机后,发现已被骗,当即带小明前往派出所报警。

01

1.牢记原则: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不会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也不会索要密码、验证码。

02

2.核实身份:接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立即挂断并拨打110或辖区派出所电话核实。

03

3.保护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关闭手机免密支付,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

04

4.教育引导: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反诈教育,让孩子了解诈骗套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05

来源:武冈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