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美国空气香甜的杨舒平,已被美国驱逐出境,如今回国下场悲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6:27 2

摘要:杨舒平靠着国家资助赴美留学,就连大学学费也是国家承担,可到了该回馈祖国之际,她竟反戈一击,公然诋毁自己的祖国。

“美国的空气比中国香甜”

2017年,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舒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杨舒平靠着国家资助赴美留学,就连大学学费也是国家承担,可到了该回馈祖国之际,她竟反戈一击,公然诋毁自己的祖国。

一时间,杨舒平引起了国内的众怒,而她这样的白眼狼,在8年之后,终于得到了报应...

2017年5月21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本应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时刻,却因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杨舒平的演讲,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那句“美国的空气比中国香甜”,如同引爆了一枚炸弹,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

她或许没有预料到,这句脱口而出的话,不仅让他成为了国民眼中的败类,而且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8年的时间里,杨舒平从备受瞩目的公费留学生,到如今深居简出、依靠父母接济度日的落魄者,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罪有应得。

而杨舒平,这个名字,也将永远与“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等标签紧紧联系在一起。

杨舒平出生于云南昆明,其父母经营着一家小企业,生活条件十分优渥。

从小,杨舒平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甚至就连思想也比较早熟,还特别会来事。

要知道,成绩好且懂事的孩子,一直都是其他家长眼里的参照对象,久而久之,杨舒平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天之骄女”。

19岁那年,杨舒平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顺利获得了国家公费留学的机会,随后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

初到美国,杨舒平被西方世界的繁华景象所吸引,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家乡昆明的宁静祥和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这种外来文化冲击带来的新鲜感和冲击力,让从小只擅长学习的杨舒平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在失去了她人的夸赞之后,她的认知和价值观也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为了融入美国主流文化,获得同学和朋友的认可,杨舒平积极参与美西方式的活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

久而久之,杨舒平对祖国的感情愈发淡漠,甚至开始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乡。

在马里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杨舒平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努力融入美国的学生圈子。

但杨舒平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让美国学生时常对她保持防备,间接使得这种渴望逐渐演变成了讨好和迎合。

为了证明自己的“美国心”,杨舒平她开始刻意模仿美国人的言行举止,并通过贬低自己的祖国来博取美国同学的信任。

不知犯下大错的她,自顾自的称这一行为是“言论自由”,并特别在毕业典礼上准备了一份大礼。

2017年的毕业典礼,杨舒平本想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优秀和融入美国社会的决心,却没想到,她精心准备的演讲稿,成为了她人生最大的败笔。

她声称自己一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摘下口罩,尽情呼吸着“香甜”的美国空气,并将家乡昆明的空气描述成令人窒息的污染源。

这番无的放矢言论直接引得了在场的中国留学生和国内的广大网友众怒,因为杨舒平此番胡言乱语,不仅是歪曲事实,更是对祖国的背叛。

首先,昆明是一个以空气清新而闻名的旅游城市;其次昆明还是杨舒平的家乡,如今却被她描述的如此不堪,无疑是对家乡的恶意诋毁。

杨舒平的所作所为令我们深恶痛绝,但这并非个例,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化背景下,许多留学生都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

他们或许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但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却毫无建树。以至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他们渴望融入西方社会,却又无法完全割舍自己的文化根基,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价值观的错位。

在杨舒平的案例中,她对“美国梦”的追逐,让她迷失了自我。

她将融入美国社会等同于获得成功,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杨舒平用“言论自由”来进行自我麻醉,全然无视言论的责任和后果,或许在她眼中的自己,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是那么的接近成功。

由此可见,崇洋媚外是一种病态心理,他们通过获取西方世界的认可,来实现内心深处对“优越感”的追求,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在上世纪初遭受的各种压迫和剥削,导致许多人的历史印象依旧停留在“贫穷和落后”,即使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无比强大,但依旧需要时间去改变所有人的认知。

我们需要从杨舒平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去发现事务背后的逻辑,从而加强国民的思想文化教育,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数典忘祖的杨舒平,她靠着所谓贬低祖国的言论,有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很显然并没有,毕业典礼结束后,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席卷而来。

她原本以为这番“肺腑之言”能够赢得美国人的赞赏,却没想到,迎接她的是排山倒海的负面舆论。

美国企业对杨舒平这样忘恩负义之徒避之不及,签证到期后,直接将她驱逐出境。

虽然她尝试申请其他国家的签证,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辗转去往了韩国。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远超她的想象,她在美国犯下的错误,早已在韩国广为流传。

韩国企业同样对她关上了大门,她再次陷入困境,生活窘迫,前途渺茫。

杨舒平曾经一度认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去哪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殊不知她身上的标签,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录用。

处处碰壁之下,杨舒平还抱有侥幸心理,她决定在韩国一边打零工,一边投简历。

可她却不知道,各家公司早就对“不忠之人”特别盯防,杨舒平这样的臭鸡蛋更是人人避而远之,怎么可能让她如愿呢。

改名换姓也是徒劳

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杨舒平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昆明,随后选择改名换姓,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抹去自身劣迹。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杨舒平无论改成什么名字,丑恶就如同烙印在她身上一般,怎么都甩不掉。

邻居、亲友的议论,企业HR的拒绝,甚至连送外卖都会遭到顾客的差评,这一切都让她无处遁形。

如今的杨舒平,因没有工作,只能依靠父母的接济度日,而为了不被外人议论,她只能深居简出,如同幽灵一般。

曾经的她是十里八乡的“天之骄女”,现在的她被全世界遗弃,甚至连普通人的生活都无法拥有。

后不后悔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只知道:杨舒平罪有应得,不值得任何人同情。

结语

个人的选择国家无法干预,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国家认同才是我们立足于世的根本。

参考信源:央视网2017-05-25《“关于留学生杨舒平“辱华”演讲 外交部这样回应”》

参考信源:闽南网,2017-05-23《“中国留学生演讲辱华遭批 当事人杨舒平微博道歉回应全文”》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17-05-23《“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毕业演讲,马里兰大学其他留学生愤而反击”》

来源:客观听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