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中国需要决定,如果在严重危机期间失去通信,核潜艇应该做什么。如果中国的军事计划要求将瞄准对手某城市和工业中心,那么如果通信中断,核潜艇就没有必要匆忙发射导弹。这样的目标是固定的,对于有问题来说,等到通信恢复后再采取行动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在这种情
继续连接上一期。
此外,中国需要决定,如果在严重危机期间失去通信,核潜艇应该做什么。如果中国的军事计划要求将瞄准对手某城市和工业中心,那么如果通信中断,核潜艇就没有必要匆忙发射导弹。这样的目标是固定的,对于有问题来说,等到通信恢复后再采取行动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需要决定是否将发射权预先授权给核潜艇指挥官,如果是,则如何进行。为了减少预先授权的需要,并缩小指挥官被授予发射权的情况,包括依赖的C3系统。要获得这样的信任,军方需要开发一个高度安全、可靠的C3系统。中国似乎已经在这样做的道路上,通过利用无线电通信,对进行研究改善中国的C3系统将是一个耗时且渐进的过程,并且可能会遇到挫折。相比之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据报道,美国海军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采取重大步骤重新设计其核潜艇机组的发射程序。以类似的方式,中国在寻求为其开发有效的C3系统时,将不可避免地经历漫长的学习和适应时期。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可以帮助重新不故意破坏或干扰中国的C3系统。这样的承诺将激励中国优先防止未经授权发射海底核武器。主要政策要点 • 中国不需要在和平时期保持其核潜艇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它可以保持威慑力,而不必总是用核弹头武装,甚至不必让其在和平时期巡逻时总是携带核弹头。国内应优先考虑确保防止未经授权发射海底核武器。一个强大的C3系统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和避免预先授权发射的需要非常重要
潜艇指挥系统
避免核和常规纠缠: 中国可以通过尽可能清晰地划分,其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海军资产来进一步限制危机的不稳定。尽管解放军海军高级专家通常将未来的设想为部署核武器方面,中国的核潜艇应该继续专门用于核任务。在常规艇上部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而无意中升级的风险太高,将超过任何潜在的军事收益。此外,一些中国人似乎普遍认成为拥有核武器,常规武器甚至导弹防御拦截器的平台,是基于对外国国家安全计划的误读与这些中国专家的观点相反,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与核常规纠缠有关的问题,并且近年来已采取措施,避免在同一平台上混合使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21世纪0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计划 (该计划试图用某些三叉戟D5导弹上的常规弹头替换核弹头)。2,由于担心潜在的对手可能会将常规武装的发射误认为是核武器导弹,从而导致无意中升级,
因此放弃了这一计划。四艘俄亥俄级潜艇上的导弹,这些船只已被改装为指定的巡航导弹潜艇,不再携带任何核武器。吸取这些教训符合大国的利益。如果中国担心核潜艇的军事用途有限,它应该限制在进行以使其据称成为全面的平台 (或者就此而言,带有核巡航导弹) 可能具有成本效益,但也具有战略风险。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是海军的核和常规C3系统可能纠缠在一起。中国的核潜艇与非核武器部队共享一些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例如,一些无线电广播系统可以用于与核潜艇和攻击潜艇通信。如果这种两用C3系统在常规冲突中受到攻击,误解的风险使其用于核潜艇的C3系统与用于其他海军平台 (包括攻击潜艇) 的C3基础设施完全分开。然而,在实践中,这样做可能在技术、后勤和财务上具有挑战性。对中国来说,一个更可行的选择可能是部署一个或多个系统,
以及潜艇和一些通用部队共享的其他两用C3系统。这种两用能力可以以有用的方式增加冗余。此外,专用的C3系统可以减少中国对失去对其的有效控制的担忧,如果某些更广泛地说,中国应寻求了解C3纠缠带来的具体风险,并在制定采购政策和运营计划时予以考虑。目前,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中国军事和更多的内部研究,以了解和解决这些动态。
主要政策要点。中国应该认识到,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武装潜艇所带来的升级风险将超过任何增加的军事用途,它应该断然拒绝这种做法,中国专家团应仔细研究其他主要核大国的做法,以避免错误地得出结论,即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武装潜艇是国际趋势。中国应进行内部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两用C3系统带来的风险,并应确保将此类风险告知采购政策和运营计划。应该考虑部署一个专用的核潜艇C3系统,该系统与C3系统分开用于一般目的
保持核潜艇力量精简和有效: 除了对危机不稳定的担忧之外,中国核潜艇舰队的最终规模对军备竞赛的稳定具有严重的长期影响。作为负责任的核大国的形象可以通过建立一支适度的核潜艇部队来最好地维护,这符合保持精干的原则,鉴于中国目前拥有的弹道导弹数量非常有限,每一枚新的核潜艇都代表着中国战略核能力的实质性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会大大有助于潜在敌人的威胁感知-特别是如果是或将是为了提高其准确性,相对较大的核潜艇舰队的首次打击潜力似乎越来越威胁到中国的核竞争对手,尤其是印度。结果可能是对新德里施加压力,要求其建立更大的核武库并重新考虑其战略上,一个国家核潜艇舰队的最佳规模应取决于其特定的作战策略。鉴于其目标是确保其核报复能力的整体可信度,中国需要建造大规模的核潜艇舰队。
提出最符合中国的军事目标,据报道它已经建造的四到五个应该足以构成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实际上,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中国甚至可以采用持续的海上威慑。在财务上,中国也有动力保持其机队尽可能小,以符合要求-尤其是因为中国运营每个核潜艇的成本可能高于美国的同等成本。这至少部分是因为需要更多的额外保护 免受通用部队的影响。相比之下,目前的中国噪音足够大,需要更大的保护。特别是如采取堡垒部署战略,它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保护其具有通用用途的当中国没有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时,应该考虑一个更便宜的替代方案,而不是建造一个庞大、昂贵的舰队,这将更有利于维持战略稳定。中国暂时可以保持其舰队相对较小。它并保持反应灵敏的造船基础设施。如果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需要更多的潜艇来应对新的威胁,
那么该国将拥有在几年内迅速大规模生产更多的工业能力。额外的这些潜艇一生产出来就操作它们。这种对冲策略值得认真考虑,因为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任何根本性变化都需要扩大其舰队,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发展。如果中国确实选择保持其舰队规模较小,那么向国际观察家表明这一决定符合该国的利益。现行的不提供有关发展中国SSBN舰队计划的权威信息的政策,为某些竞争对手的猜测留下了空间。例如;在某沿海城市葫芦岛造船重工,推测,中国正在显著扩大其潜艇建造能力,仔细分析用途表明,该设施最有可能用于建造高价值船舶。西方主要对手提出,为了避免夸大对外国威胁的感知,中国应该打破传统,在不会泄露敏感军事信息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关于其潜射弹道导弹发展长期计划的一般但权威的信息。
除了保持中等大小的潜艇外,对手还希望中国限制每艘潜艇上装载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随着技术和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演变,在每个潜艇上部署多艘潜射弹道导弹的需求普遍下降。就美国而言,俄亥俄级曾经有24个可使用的潜射弹道导弹管,但华盛顿决定将这一数字减少到20个,以履行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义务。过程于2017年7月完成。此外,每个下一代哥伦比亚级将只有16个导弹管。同样,英国政府在其2010年战略防御和安全审查中宣布,将(英国)潜艇上可用的发射管数量从12个减少到8个",这一政策将适用于现有的先锋级和下一代无畏级潜艇。相比之下,一些中国评论员认为,中国应该大幅增加每艘潜艇上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从094级潜艇上的12枚增加到下一代潜艇上的24枚。他们的想法是,在每艘弹道导弹潜道导弹上安装更多的潜射弹道导弹可以提高成本效益,
但这种观点似乎与中国的战略要求和国际趋势都脱节。此外,增加的潜艇潜射弹道导弹数量会降低潜艇的最高速度,这可能会削弱其在危机期间逃脱危险和快速过渡到巡逻区的能力。相比之下,具有较少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的将更小、更轻、更灵活,因此更具生存能力。 这将增强危机的稳定性。中国可以在不发展大型战略核潜艇的情况下获得可信的海上核威慑力。 · 中国可以通过保持其战略核潜艇力量精简,来维护其作为负责任核大国的形象。为了增强这一形象,西方的竞争对手希望中方,应主动提供有关其战略核潜艇发展计划的信息。 · 在目前保持其战略核潜艇力量相对较小的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将资源集中在训练额外的战略核潜艇机组人员和维护反应迅速的造船基础设施上来对冲未来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 · 中国不应增加每艘潜艇上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
这些政策建议构成了中国、美国和美国盟国负责任地管理中国核潜艇舰队和美国的反潜能力对战略稳定构成的风险的出发点。虽然这些建议不会完全消除危机不稳定或军备竞赛的潜在风险,但它们是维持稳定美国-中国核关系和保持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的必要步骤。【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来源:国际战略对策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