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皇后吕雉(称制):前188年-前180年。其间扶持的两位刘姓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
汉朝历代君主如下:
西汉
1. 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
2. 孝惠皇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在位。
3. 高皇后吕雉(称制):前188年-前180年。其间扶持的两位刘姓皇帝分别是刘恭和刘弘。
4.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
5. 孝景皇帝刘启:前157年-前141年在位。
6.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41年-前87年在位。
7. 孝昭皇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在位。
8. 废帝刘贺:前74年在位27天。
9.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74年-前48年在位。
10. 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前48年-前33年在位。
11. 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前33年-前7年在位。
12. 孝哀皇帝刘欣:前7年-前1年在位。
13. 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前1年-公元6年在位。
14. 孺子刘婴(王莽摄政):公元6年-公元8年,仅为皇太子,未称帝。
两汉之交割据政权君主
1. 淮阳武顺王刘玄:年号更始,23年-25年在位。
2. 刘圣:23年在位。
3. 王昌:24年在位。
4. 刘永:25年-27年在位。
5. 刘盆子:年号建世,25年-27年在位。
6. 卢芳:25年-37年在位。
7. 公孙述:23年-36年在位。
东汉
1.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25年-57年在位。
2.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57年-75年在位。
3.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75年-88年在位。
4. 孝和皇帝刘肇:88年-106年在位。
5. 孝殇皇帝刘隆:106年在位220天。
6. 孝安皇帝刘祜:106年-125年在位。
7. 少帝刘懿:125年在位206天。
8. 孝顺皇帝刘保:125年-144年在位。
9. 孝冲皇帝刘炳:144年-145年在位148天。
10. 孝质皇帝刘缵:145年-146年在位。
11. 孝桓皇帝刘志:146年-168年在位。
12. 孝灵皇帝刘宏:168年-189年在位。
13. 少帝刘辩:189年在位136天。
14. 孝献皇帝刘协:189年-220年在位。
刘缵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 登基为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年仅三岁的汉冲帝刘炳病逝,太后梁妠和大将军梁冀商议后,决定拥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帝。正月二十五日,刘缵被封为建平侯,当日登基。
- 广陵、九江等地起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广陵人张婴等人举兵反对东汉朝廷,杀死堂邑、江都的地方官员。九江郡的徐凤等人也率兵攻打曲阳、东城。三月,九江人马勉自称“黄帝”聚众起义。十一月,历阳人华孟自称黑帝起兵作乱。这些起义最终都被朝廷派军平定。
- 鲜卑侵扰边境: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六月,鲜卑趁东汉忙于平叛之际,出兵侵袭代郡。
- 下诏赈灾、举明经:永嘉元年(公元145年)五月,刘缵下诏赈济贫苦百姓,收敛暴露在外的尸骸。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正月,下诏明德慎罚,赦免除死罪之外的罪行。二月,下诏要求九江郡、广陵郡官员施行仁政赈济百姓,妥善埋葬暴露在外的尸骸。四月,下诏让郡国推举五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通晓明经的人前往太学,令大将军以下六百石以上官员派遣子弟到太学就读。六月,下诏大赦天下。
- 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刘缵对梁冀专断独行打压异己的行为十分不满,在一次朝会上,当着群臣的面指斥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担心刘缵日后对自己不利,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初一,暗中派亲信在刘缵食物里下毒,刘缵食用后在玉堂前殿毒发身亡,时年九岁。
刘志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登基为帝
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刘缵驾崩后,刘志在梁冀的支持下即位为帝。
诛灭梁氏
刘志起初受制于梁冀。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与宦官单超等五人合谋,发动政变,诛灭梁冀及其党羽,结束了梁氏专权的局面。
党锢之祸
桓帝时期,士大夫、太学生等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抨击。延熹九年(166年),宦官集团以“党人”罪名,将李膺等二百余人逮捕入狱,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边疆战事
- 鲜卑侵扰:桓帝时期,鲜卑多次侵扰东汉边境,对北方地区造成较大破坏。
- 羌人起义:从延熹二年(159年)开始,羌人多次发动起义,东汉朝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镇压。
宗教发展
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逐渐传播,桓帝本人也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宫中祭祀浮屠(佛陀)。同时,道教也有所发展,太平道等道教组织开始在民间兴起。
经济问题
桓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灾害以及统治阶层的腐败,东汉经济面临困境,出现了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等问题。
刘宏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第二次党锢之祸
建宁元年(168年),宦官与外戚窦武等发生冲突,窦武兵败自杀。随后宦官将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又陆续囚禁、流放了六七百人,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迅速蔓延至全国多地。东汉朝廷派军镇压,同时允许地方豪强招募军队,共同对抗黄巾军。
卖官鬻爵
刘宏在位时,公开卖官鬻爵,官职明码标价,上至公卿,下至郎官、谒者等皆可买卖,甚至还可以赊欠,此行为严重破坏了东汉的政治生态。
设立西园八校尉
中平五年(188年),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刘宏设立西园八校尉,由宦官蹇硕等统领,袁绍、曹操等也在其中任职。
凉州之乱
刘宏在位期间,凉州地区的羌人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多次发生叛乱,持续多年,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军事和财政压力。
何进与宦官之争
刘宏驾崩后,何皇后之子刘辩即位,何进与袁绍等密谋诛杀宦官,结果消息泄露,何进反被宦官杀害,袁绍等人则率军入宫诛杀宦官,引发了宫廷内乱。
中平六年四月丙辰(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病逝于洛阳南宫嘉德殿。
史书对刘宏的死因记载简略,没有明确说明是具体的病症导致。不过从他在位期间的表现来看,其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等行为可能是致使他身体垮掉的重要原因。他公开卖官鬻爵,生活极度奢靡,还沉溺于女色,有让宫女穿开裆裤方便其临幸等荒唐行为。这些都极大地消耗了他的精力,最终可能因身体被掏空、精力衰竭而亡。
少帝刘辩在位期间主要发生了以下历史事件:
登基为帝
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刘辩在其生母何皇后及舅舅何进的支持下即位,史称少帝。
宫廷内乱
刘辩即位后,何进与袁绍等密谋诛杀宦官,何进却被宦官张让等人设计杀害。袁绍、袁术等人得知后,率军入宫诛杀宦官,一时间,宫廷内一片混乱,许多宦官和官员被杀。
董卓进京
在宫廷内乱时,董卓接到何进的密令,率军进京。董卓到达洛阳后,掌控了朝廷大权,他废黜刘辩,将其降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帝。
被毒杀
190年,关东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起兵,董卓担心刘辩成为反对他的旗帜,于是派人将刘辩毒死,年仅十五岁。
刘协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登基为帝
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董卓专权
董卓自恃拥立之功,专擅朝政,残忍凶暴,引发关东诸侯联军讨伐。191年,孙坚击败董卓,董卓挟刘协迁都长安。
东归洛阳
195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发生内乱,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东归洛阳。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于196年抵达洛阳。
曹操迎献帝
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协成为曹操手中的傀儡,曹操借此在政治上占据优势,逐步扩大势力。
衣带诏事件
199年,刘协不满曹操专权,将密诏藏在衣带中,赐给董承,令其联合刘备等诛杀曹操。事泄,董承等人被杀,刘备出逃。
诸侯纷争
刘协在位时,天下诸侯割据混战。袁绍占据冀州等地,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获胜。此后,曹操又陆续击败马超等势力,基本统一北方。而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则在诸葛亮辅佐下占据荆州部分地区,并向益州发展。
曹丕篡汉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同年,曹丕逼迫刘协禅位,建立魏国,东汉灭亡。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在封地度过余生。
来源:品味乐与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