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好房子必要新标准 层高“3米+”和“3米-”到底差在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00:07 1

摘要:3月9日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且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正住宅项目规范,重点提到住宅层高标准将提高至不低于3米。

2025年,住宅层高,成为了买房人的必要参考数据!

达不到3米,通通不是好房子了?

沧州哪些房子早就领先好房标准了?

住宅的面宽、进深、层高比重应该怎么看呢?

01

3月9日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且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正住宅项目规范,重点提到住宅层高标准将提高至不低于3米。

∥图源社交媒体

住建部的这次明确表态,也就意味着,3米层高大概率成为“新国标”,必须执行。基本宣告新居住的又一“后发优势”做实,新老住宅,又一明确分水岭。

层高,其实一直很重要,但在过去,好像改善买房人才会更关心这个数据,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房子层高是多少。

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层到层间的高度就叫层高。更具体点:上下两层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我们还经常用到一个词:净高。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净高 = 层高 — 楼板厚度。

是不是有点绕...这玩意就像公摊一样。粗暴点理解,加楼板厚度是建筑层高,扣除楼板厚度是净高。

我们常听到的咱项目层高xx米,一般都是说的建筑层高。

02

一套房子主要几个指标:开间、进深层高。也就是住宅的宽度、长度和高度。

之前,我们经常说“大面宽、短进深”的房子是好户型。

却很少提到高度。

但其实,我们居住的是一个立体空间,而非平面二维。

高度,很重要!

可,房子未必说一定很高,就很好。

个人理解是,要兼容!

说简单点,一个空间如果面宽很大、层高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就会很压抑。前些年,我们的居住市场追求宽厅的潮流,如果做一个6米的宽厅,还是配置2.95米层高,整个空间就会很压抑。

又比如,我们可能体验过一些商改住、或者农村自建房,层高在4米甚至4.5米以上。平面不够的情况下就会显得屋子里很空旷。过高的房子,人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甚至有回音。

特别是卧室,不宜过大、过高。

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矮胖、高瘦,不匀称...

03

所以说,新标准来了,也并非以前2.95的房子就都是“垃圾”了。长宽高、立体适配便好,并不差在这0.05 。

找了一下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住宅层高宜为 2.80m。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40 米,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10 米,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 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 1/2 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10 米。3、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0 米。同时,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 1.90 米,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考虑到新居住的一些主流场景,如果一个住宅的层高是2.8米的话,确实不够用了。

因为,扣除掉吊顶、地暖、中央空调等其他装饰层后,可用的“净高”确实不够了,很压抑。即使是小面积住房,亦然如此。

在沧州,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老小区、回迁房、刚需型小户型大高层,室内净高恐怕只有2.4/2.5米甚至更低,天花板触手可及。

所以,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的新标准,是大势所趋。

目前,沧州市区绝大多数新规划的项目,已经开始应用3.1米起步的标准!

∥天成观棠样板间实拍图

∥交发泰岳府效果图

∥天成源著效果图

其实,在三米新标准之前,甚至更早的房地产时代,沧州也有很多楼盘的起步标准层高超过3米。

多在一些高端改善级别项目上出现,比如沧兴一品、吉祥天著。

近期一些的玉玺台、荣盛华府,等...

做真“高定,改善”就要超配、有更前瞻的配置和成本投入。

04

这两年“好房子”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好房子?好房子到底好在哪?

白岩松老师在两会现场报道中有过这样一点表达:“好房子,不该是好贵的房子、也不应该是好远的房子;不能是好漂亮、但不好用的房子;更不能只好在现在,还应该好在未来!”

我们也会看到,在当下,还是有一些老小区,他的核心价值依然在线。他们的行情,也表现出更好的“抗跌性”。

这就是市场周期更迭产生的分化!

新项目中,御水澜湾、璞云这些高定小区,更是把标准层高做到了更高的标准。3.2米、3.3米起步。我想,这些项目的设计,也绝非仅“为了高而高”。

层高越高,产品就越好,也越贵。

这个逻辑,应该适用大多数情况。

∥御水澜湾二期效果图

∥贝尔璞云实拍图

除了我上文中的一些举例,我们还会看到,有的项目,本小区内都会有分化的产品线,楼王/洋房/大户型,就会配置3米+的层高,而高层/小户型,普遍是3米以下。

同一个小区,都有区别对待。就不难理解,这其中有清晰的成本逻辑!

2.95米和3米只差了5公分,很多大高层都会做2.9/2.8米以内的辨准层高。因为早期,很多地块批高层住宅,限高就100米,最多能出33层、甚至有34层的。

后来,城市住宅限高54米,很多17-18层的小高层就是主流,标准层高还是2.85-2.95米。

每一层少10公分,可以多出很多可售面积,省下的,都是利润。

控制成本,在层高上抠,总要比控制楼板厚度容易。毕竟楼板厚度是“省不得”的,这种质量底线的机灵,恐怕没人敢抖..

何况还有国家标准规定:1、一般楼层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2、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3、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在实际执行中,大多数高层住宅楼板一般都取100mm以上。也就是10厘米。如果碰到厚度小于8厘米的楼盘,那开发商真的是丧尽天良了...

小结

随着新居住主流场景的升级和房地产的一个全新周期,也在倒逼“新标准”升级!

期待住宅层高标准不低于3米能尽快写入规范,成为强制性标准吧!

而不以房子便宜或贵为标准。

另外,现如今,如果一个楼盘号称大改善,层高却还不到3.1米,那确实就有点呵呵了。

来源:沧小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