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芯片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前段(FEOL, Front-End of line)和后段(BEOL, Back-End of Line)两个主要阶段。前段工艺是指对芯片有源部分的制造工序,即在硅片上光刻出的晶体管区域,这是芯片的核心所在;而后段
芯片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前段(FEOL, Front-End of line)和后段(BEOL, Back-End of Line)两个主要阶段。前段工艺是指对芯片有源部分的制造工序,即在硅片上光刻出的晶体管区域,这是芯片的核心所在;而后段工艺是指在晶体管上部建立若干层的导电金属线(一般选用铜),不同层金属线之间由通孔相连的制造工序。
01 前段工艺(器件制造)
器件制造就是在单晶硅片上通过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象沉积、化学机械抛光、晶圆整平等工艺步骤,制造出被我们称为功能细胞的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这一部分这里不再展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02 后段工艺(金属互连)
BEOL是连接晶体管及焊盘的结构,主要由金属线、介电材料、过孔组成的多层堆叠结构。每一层中都包含有大量用于传输信号的金属互联线,互联线的周围用用低介电系数绝缘材料填充,以降低金属线间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横着的金属互联,我们叫作Line;竖着的金属互联,我们叫作Via。在IC制造构造BEOL形成Cu金属互联的流程,是先沉积出整层绝缘材料,接下来刻蚀出来用于形成line或者vias的凹槽,然后往里填入金属形成互联,这部分主要采用的工艺为大马士革工艺(Damascene)。
不同层中互联线的功能和排布会有所不同,层的类型包括局部互连线(Mx)、中间互连线(My)和(半)全局互连线(Mz)等。BEOL结构总的层数可以多达15层,其中Mx层数在3到6层之间。在先进的制程节点中,每一层的厚度取决于金属层的顺序和其在堆栈中的作用,从几百纳米到一微米不等。通常,靠近晶体管层的金属层(较低层)可能会更薄一些,用于精细的信号传输,而远离晶体管层的金属层(较高层)一般会更厚,用于电源分配或长距离的信号传输。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十层BEOL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截面。金属互联填充均为Cu,其中1x 和 2x 层中塞在Cu之间的绝缘材料为SiCOH(氧化碳硅),6x 层中的绝缘材料为FTEOS(氟化四乙氧基硅烷)。
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金属的尺寸越来越小,加上介电材料的低导热性,BEOL的热阻变大。在3DIC中,随着焊接厚度的减薄,BEOL的热阻成为3DIC中最主要的热阻。过往的研究中BEOL的等效导热系数不一:0.7-3.3W/mK、2-12W/mK、0.1-10W/mK,差异较大。毕竟,BEOL是Die level的设计,类似封装级的基板、板级的PCB,对这类结构的精准模拟还是较难的。
03 从晶体管到PCB
下图给出了前段工艺FEOL和后段工艺BEOL的结构示意图,先在硅基底上制造晶体管,然后通过金属互连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引出到芯片的PAD。
通过键合线Bond Wire将芯片的PAD连接到封装基板或者引线框架,然后再连接到外部引脚。根据引脚的排列方式,可分为BGA,CGA,QFP,LCC,SOP,DIP等多种封装形式。
此外,还有一种倒片封装方式(Flip-Chip),即舍弃引线,在芯片顶侧形成焊球,然后将芯片翻转贴到对应的外部电路的基板上,利用加热熔融的焊球实现芯片与基板焊盘结合。相对引线键合(Wire Bonding)封装而言,倒片封装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时间,而且背面无需塑封,直接接触散热器,散热效果也会更好,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处理器(如CPU和GPU)以及其他要求高密度互连和紧凑尺寸的集成电路封装。
(该图对倒装的描述应该够形象了吧。。。)
想要将很多芯片叠起来,实现他们之间的互联,可以采用下面左图所示方案,每一层都通过引线键合连到最下面的基板上,通过基板来实现芯片间的互连。但是这种方案没有很好地利用垂直空间,引线太多且比较长,信号传输比较慢。于是人们就发明出了能打穿整个芯片体的通孔技术,并在孔内填充Cu,进行叠层芯片之间的互联,被称作TSV(Through Silicon Via)技术。TSV的引入使得裸片之间可直接互连,而不需要通过大量的引线在基板上再实现互连,可以提高更高密度的集成、以及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最典型的应用就是HBM储存。
最后,我们给出一张从晶体管(Transistor)到PCB的集成全图,如下所示:晶体管(NMOS或PMOS)在硅基底上制造完成后,通过接触孔连接到芯片上的金属布线,再连接到芯片的Pad,然后通过RDL连接到3D TSV,通过uBump连接到硅转接板上的RDL和2.5D TSV,再通过Bump连接到封装基板,然后通过封装基板上的连线和过孔连接到BGA,最后连接到PCB上的布线和过孔。
来源:莱娜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