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再读《庄子•秋水》浅谈什么是以道观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21:39 1

摘要:我们怎样才能从古经典中吸收精华?如果只是停留在感官层面,即用眼看书,那就会流于喜好寻章摘句的浅薄,丝毫也谈不上吸收精华;如果深度思考,用“心”看书,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就能让一个人像是被神灵施了法一样瞬间开窍,那种豁然开朗,就是认知的提升。

我们怎样才能从古经典中吸收精华?如果只是停留在感官层面,即用眼看书,那就会流于喜好寻章摘句的浅薄,丝毫也谈不上吸收精华;如果深度思考,用“心”看书,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就能让一个人像是被神灵施了法一样瞬间开窍,那种豁然开朗,就是认知的提升。

《庄子•秋水》第一篇中,有一长段是河伯与北海神的对话,这一段由北海神就河伯的提问作出的回答能让我们从中悟到什么是道,对我们如何看待世间万事万物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北海神讲到的道,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我们凡俗之人对人对物,习惯性以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喜好去定义贵贱,于是就有了势利与偏见、成心。比如说,我们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就是有价值的,就会武断否定不喜欢的,认为那是没什么价值的,这就是分别心,这样一来,我们会过于迷信我们自以为尊贵的,轻易就否定了我们认为低贱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面对上流社会的人,面对名人富人不是捧就是舔,面对底层人、弱者,不是踩就是贬,对名人富人说的话,容易迷信而不愿质疑真伪,对于经过精心包装出来的看似高大上的商品容易迷信其品质,而对于身份卑微的普通人则更多的是吹毛求疵与冷嘲热讽,对于明明未加科技狠活但也未经精美包装的商品反而产生嫌弃,怀疑品质不咋地。

因为迷信所谓的尊贵人士,就更容易成为这些人的猎物、韭菜,因为对身份卑微的人、物多了偏见,于是忽略了这些人、物的朴素与实在,以致于该重视的偏没有重视,该忽略了的却屁颠屁颠去追逐,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糊涂蛋。

所以我们如果一切以道观之,就不存在分别心了,不因为自己认为尊贵的就视为神,就不存在神化某些人,不因为自己认为低贱的就视为鬼,就不存在妖魔化某些人。这样就是不偏不倚,无差别看待。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发达,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观点层出不穷,靠着拍视频做直播谋生、追名逐利的人也是人满为患,我们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就容易被我们的分别心带节奏,继而无端增添不必要的内耗。

你认为别人说的写的不咋地,你可能讨厌别人,并攻击别人,其实你也可以忽略,不必轻易上升到上纲上线那一步,因为说不定只是你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你对别人的负面定义,而非基于客观事实,你自己因为不具有辩证思维,所以看问题存在囿于一隅,执于一端的缺点。

同样一个观点,一个视频,为什么评论区有人包容,予以善意好评或幽默的调侃戏谑,有人却像是觉得作者刨了自家祖坟一样,对作者口出恶言肆意攻击?

根本原因就是,有人更具客观性,包容性,有人却以自己的偏见、喜好给别人下定论,存在主观性。

以道观之,就是站在道的视角看问题、看万事万物,这就是需要方方面面都观照到,而不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非黑即白,非彼即此,也就是摒弃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来源:茅台九哥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