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飞逝,当一款又一款上市新车让我们目不暇接时,转眼间,小米SU7已经上市1周年了。令人惊讶的是,截至今年2月,小米SU7的总销量已经达到183870辆,加上3月份未公布的数据,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其销量已有20万辆之多,这仅仅是SU7上市一年的成绩。
时光飞逝,当一款又一款上市新车让我们目不暇接时,转眼间,小米SU7已经上市1周年了。令人惊讶的是,截至今年2月,小米SU7的总销量已经达到183870辆,加上3月份未公布的数据,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其销量已有20万辆之多,这仅仅是SU7上市一年的成绩。
作为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首款车型,SU7从亮相之初就自带话题性。它承载着科技大厂对智能电动车的理解,试图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端市场用颜值和续航能力撕开一道口子、达成一种均衡。
对比燃油车,电动车固然存在某些技术局限性,但在外观设计这个舞台上,竞争却无比的公平。如果说保时捷Taycan的流线型车身是工业设计的教科书,那么小米SU7则试图用东方哲学重新定义“科技感”。
SU7前脸的“水滴大灯”捕捉了水滴坠落的瞬间形态,内部4透镜12像素矩阵式ADB灯组在功能性(自适应照明)与艺术性(米字型光纹)之间找到平衡;而车尾的“光环尾灯”则以360颗超红光LED元件模拟土星光环的渐变效果,在夜间形成独特的视觉符号。
车身比例的打磨更显功力。3倍轮轴比、2倍轮高比、1.36倍宽高比的“黄金比例”,搭配28°前挡风玻璃倾角和17°溜背造型,不仅让SU7拥有漂亮的低趴姿态,更将风阻系数压至0.195Cd,四驱版起步2.78秒车速破百你敢信?
在一档专访节目中,设计师李田原坦言,SU7的轮廓是“风吹出来的形态”,团队通过上千次数字仿真与风洞实验,让流动的曲面既符合科学规律又保留感性张力。这种将自然规律转化为设计语言的手法,或许正是SU7“耐看”的原因。
在新能源车的核心战场——续航领域,SU7很难让实用主义用户找到拒绝的理由。标准版(21.59万)搭载73.6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700km;Pro版(24.59万)则配备94.3kWh三元锂电池组和800V高压平台,CLTC续航为830km。
SU7续航是顶流吗?算不上,智己、蔚来都有续航超1000km的车型,但是对比智己L6(650km/21.99万)、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713km/27.55万),SU7在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上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但有必要说明一下,SU7的续航策略并非无懈可击。标准版采用的400V平台在补能速度上逊色于极氪007的800V架构(后者10.5分钟可充至610km),且入门版缺失城市NOA智驾功能,对于追求科技体验的用户来说略显遗憾。这种“刀法”显然是为了区隔价格带,却也反映出小米对成本控制与技术下放的谨慎态度。
说点儿真的:正如小米一步步把手机性能提上去价格打下来一样,当用户需要一辆“劲大跑得远”的“平民版保时捷”时,传统车企还没反应过来,小米却已经让颜值控和实用主义者坐到了一起。这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逻辑,正是SU7区别于传统车企竞品的差异化武器。
来源:小徐的汽车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