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澜沧县勐朗镇中心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用言行感染着孩子的点滴,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以真诚感动家长,所带班级深受家长、小朋友的认可和喜爱。
在澜沧县勐朗镇中心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用言行感染着孩子的点滴,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以真诚感动家长,所带班级深受家长、小朋友的认可和喜爱。
一、用“笨功夫”守好“小树苗”:做有温度的“孩子王”
她就是李娇老师,作为勐朗镇中心幼儿园中四班的班主任,这一年里李娇始终坚信“幼儿教育无小事,贵在细致与坚持”。面对班里内向的涵涵,她没急于求成,而是采纳“同伴磁场”策略,特意安排活泼的梓钰与她搭档参与区域活动。当涵涵举着两人合作的手工作品,第一次在班级面前兴奋展示时,李娇深深体会到“静待花开”的喜悦。家长沟通中,李娇也以“笨功夫”换信任:甄甄妈妈曾疑惑“孩子总在美工区做手工”,李娇把甄甄的专注瞬间、作品创意整理成《成长日记》,附活动视频分享,不仅赢得理解,还促成甄甄妈妈主动带来废旧布料支持班级。每一次困惑化解,都藏着对孩子的耐心,对教育的执着。
二、用“团队力”浇灌“小种子”:做扎根本土的“课程共创者”
本土班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四班这一年最亮眼的成长印记,而这背后是团队并肩的力量。发现班里孩子对本土傣族非遗傣纸感兴趣时,李娇第一时间和本班两位老师围坐商讨,又主动向同年级优秀教师请教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而构设课程框架。带孩子们探索傣纸技艺:翻绘本查资料后,孩子们对工序充满好奇。甚至请傣族家长来园,听他讲“傣纸如育人,需经五道慢功夫”的故事,孩子们懂了非遗的“慢功夫”。最终,傣纸成了班级“宝贝”,更成了“有根的教育”缩影。
三、用“协作网”撑起“大天空”: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李娇深知班级的成长从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协作才是托举孩子的“大天空”。日常工作中,与班级教师的即时探讨已成常态:针对班里调皮孩子的管理,老师们共商教育方法,用耐心与爱心陪伴孩子成长。如小豪总爱在区域活动时抢玩具,老师们没有简单批评,而是一起设计了“玩具轮流卡”,让他负责记录同伴的使用时间。每当他能安静等待时,就及时在班级“成长树”上贴一颗星星。同时,老师们经常和小豪妈妈反馈他的小进步——“今天主动把积木让给了朵朵”“午睡时自己叠好了小被子”,还请家长在家配合鼓励。渐渐地,小豪抢玩具的次数少了,还会主动提醒同伴。这些实践让李娇懂得,优秀从非独行,而是在协作中为孩子撑起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家园携手 共育花开。从事幼教工作以来,她虽然收获了许多荣誉和家长的赞誉,但她从不骄傲自满。她常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愿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静待每一朵花开。”回望中四班这一年,从唤醒调皮孩子的责任感,到化解家长顾虑,再到共探本土文化,李娇懂了:教育是用爱作壤,以协作作光。未来,她仍会与同仁携手,做孩子们的“点灯人”。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