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细菌能帮陆地植物固氮,Nature 子刊揭秘跨生态奇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08:11 1

摘要:植物生长最需要的 “氮肥”,其实藏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 —— 大气中 78% 是氮气(N₂)。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植物没法直接 “吃” 氮气,必须靠一种叫 “固氮菌” 的微生物帮忙:它们能通过 “生物固氮(BNF)”,把氮气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氨,就像给植物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 “氮肥”,其实藏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 —— 大气中 78% 是氮气(N₂)。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植物没法直接 “吃” 氮气,必须靠一种叫 “固氮菌” 的微生物帮忙:它们能通过 “生物固氮(BNF)”,把氮气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氨,就像给植物 “私人定制化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陆地上,豆科植物(比如大豆、豌豆)和根瘤菌是 “最佳固氮搭档”—— 根瘤菌在植物根部形成 “小房子”(根瘤),一边住得舒服,一边帮植物固氮;海洋里,固氮的 “主力” 是蓝细菌(比如束毛藻),而其他非蓝细菌固氮菌(NCDs)虽然分布广,却因为难培养、研究少,一直是 “谜一样的存在”。

最近,法国南特大学、蒙彼利埃植物健康研究所、日本琉球大学等机构联合在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子刊,微生物领域顶刊)发表论文从海洋硅藻中分离的慢生根瘤菌可诱导陆地豆科植物形成固氮根瘤”,直接打破了 “海洋” 和 “陆地” 的生态界限 —— 海里的细菌,居然能帮陆地上的植物固氮!

海洋细菌也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随着近年研究发现,海洋里的非蓝细菌固氮菌(NCDs)其实比想象中多,但它们的作用和进化 origin 一直没搞清楚:

这些海洋 NCDs 和陆地固氮菌有关系吗?是 “远亲” 还是 “近亲”?海洋里的细菌,能像陆地根瘤菌一样,和陆地豆科植物合作固氮吗?如果能,这种 “跨环境共生” 是偶然,还是隐藏着地球氮循环的重要秘密?

团队先从 2016 年采集自东海的一种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中,分离出了一种慢生根瘤菌,给它起了个好记的名字 ——Bradyrhizobium sp. phaeo 1521(简称 “phaeo 1521”)。这种硅藻特别厉害:在没有氮肥的海水里也能活,科学家怀疑是它身边的固氮菌在 “帮忙”。

用 PacBio 高精度测序技术,团队 “读” 完了 phaeo 1521 的全基因组(约 8.42Mb,完整性 99.69%),还做了两项关键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它居然和陆地上的 “光合慢生根瘤菌” 是 “近亲”,属于同一进化分支;ANI 分析:通过对比基因相似度,确认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和已知菌株的基因相似度低于 95%,这是细菌新物种的 “金标准”)。

团队发现,phaeo 1521 自带 “双 buff”:

有完整的固氮基因(nifHDK),能高效固氮;有全套光合基因(比如 bacteriochlorophyll 基因),能进行 “不产氧光合作用”—— 既不用抢氧气,还能自己 “造能量”,完美适应海洋低氧环境。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团队把 phaeo 1521 接种到陆地豆科植物田菁(Aeschynomene indica) 的根部,观察结果:

14 天后,田菁根部居然长出了粉红色的根瘤!颜色来自 “豆血红蛋白”—— 这是保护固氮酶不被氧气破坏的 “关键武器”,和陆地根瘤菌形成的根瘤一模一样;接种了 phaeo 1521 的田菁,叶子更绿、长得更壮,固氮活性和陆地根瘤菌接种组几乎没差别;而没接种或接种其他非光合菌株的田菁,要么没根瘤,要么长得蔫蔫的。

这次研究得出了 3 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结论,每一个都刷新了我们对固氮菌的理解:

海洋里藏着 “陆地菌近亲”:phaeo 1521 虽然来自海洋,却和陆地光合慢生根瘤菌基因更像,说明慢生根瘤菌可能在海洋和陆地之间 “迁徙” 过 —— 比如通过河流、土壤侵蚀,从陆地 “搬家” 到海洋,或反过来。“跨生态共生” 真的存在:海洋细菌能在陆地植物上形成固氮根瘤,而且效率不低,打破了 “海洋菌只住海洋,陆地菌只住陆地” 的刻板印象。新物种自带 “全能技能”:phaeo 1521 既能固氮,又能光合作用,还是新物种 —— 这种 “全能菌” 为研究固氮和光合的协同进化,提供了绝佳的 “活样本”。

目前农业上的氮肥大多是化学合成的,又耗能又污染环境。如果能利用 phaeo 1521 这类 “海陆通” 细菌,让豆科作物(比如大豆、紫云英)自己固氮,就能减少化学化肥的使用 —— 既降低成本,又保护土壤和水源。

过去我们总把海洋氮循环和陆地氮循环分开看,这次发现说明两者可能通过固氮菌 “连通”。比如,河流可能把陆地固氮菌带到海洋,帮助海洋生物获取氮;而海洋中的固氮菌也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回到陆地,参与陆地氮循环。理解这种联系,能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

phaeo 1521 既能光合又能固氮,还能和硅藻、豆科植物共生 —— 未来可能用于生态修复:比如在贫瘠的土壤或污染水域中,用它帮助植物生长,同时净化环境。

除了 phaeo 1521,还有没有其他海洋 NCDs 也能 “跨界固氮”?这是偶然还是普遍现象?phaeo 1521 是怎么 “认识” 硅藻和豆科植物的?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它的祖先到底是来自海洋还是陆地?“迁徙” 的具体路径是什么?如何优化 phaeo 1521 的培养条件,让它更好地服务农业和生态?

从东海的硅藻到陆地的豆科植物,从海洋到陆地,phaeo 1521 这个 “小细菌”,连接起了两个看似遥远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告诉我们,地球的生命网络比想象中更紧密,也为解决农业化肥依赖、理解全球氮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随着更多 “隐形固氮菌” 被发现,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多 “自然化肥” 的秘密,让农业更环保,让地球的氮循环更平衡 —— 这就是科学探索的魅力:看似微小的发现,可能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来源:农科最前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