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两季的清晨和傍晚,天津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天空中竞相飞舞,也有许多民间风筝队经常组织交流、切磋技艺。要说天津的风筝,那就得从魏家的说起。风筝魏制作技艺始创于1892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秋两季的清晨和傍晚,天津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天空中竞相飞舞,也有许多民间风筝队经常组织交流、切磋技艺。要说天津的风筝,那就得从魏家的说起。风筝魏制作技艺始创于1892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筝魏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造型多样、工艺精湛、飞行平稳,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中常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风筝骨架用铜箍衔接,能拆散折叠,数丈长的风筝,叠起来可随身携带。
在裱糊工艺上,风筝魏采用纯手工描绘,线条简单夸张,颇有国画的写意工笔之神韵,装饰性极强。风筝魏既可放飞又可观赏,兼具实用性和收藏价值。
风筝魏的历史,是一部用竹骨绢翼书写的传奇。到魏国秋这里,风筝魏已历经四代传承。作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国秋在从事风筝技艺传承近50年的过程中,继承发扬祖辈技艺,不断探索创新。
如今,风筝魏的作品已“飞越”五大洲,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者。“我曾到过50多个国家,制作的‘千米巨龙’风筝和火柴盒大小的风筝被一些国外博物馆收藏;去海外参展带去的风筝展品总是被抢购一空,还有不少海外友人专程来到天津,希望与我们进行艺术交流与文化合作。这些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风筝魏不仅是老字号品牌,更是天津的一张传统文化名片。”魏国秋说。
近年来,风筝魏在制作技艺上不断寻求创新。例如,将碳纤维材料与传统竹篾结合,研发出可抗八级风的“海河之眼”风筝;将激光雕刻与工笔彩绘融合,创作出展现敦煌壁画的“飞天”系列风筝。
如何在守正中创新,让传统技艺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时尚,是一个新命题。让魏国秋深感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联系工作室,询问风筝制作技艺,表达对这门技艺的极大兴趣。“当传统文化找到适宜的现代表达方式,就能唤醒共同的文化认同,激发新活力。”魏国秋说。
当下,风筝魏也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在风筝设计上屡屡出新,设计推出适合在室内放飞的迷你风筝等,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还与一些知名品牌、游戏公司合作,以年轻人熟知的动画人物、游戏角色为原型,设计制作“定制版”“联名款”风筝,不断拓展风筝彩绘的范围。“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既传承守护传统技艺,也主动拥抱改良与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让风筝魏飞得更高更远。”魏国秋说。
本文作者:连晓芳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