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崇禧和李宗仁并称为“李、白”,是桂系军阀中的灵魂力量,不仅多次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而且几次受到威胁。
白崇禧和李宗仁并称为“李、白”,是桂系军阀中的灵魂力量,不仅多次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而且几次受到威胁。
就连他的杰出军事才能,日本人都给他起了“战神”的绰号,“小诸葛”的绰号更是响彻了整个民国。
白崇禧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于一九四九年撤退之际,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大陆已难守时,他说可以到越南去消灭胡志明。
当时,胡志明在越南成立了越共同盟,而越南还是法国的后院,实在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白崇禧这个号称“小诸葛”的人,又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的呢?他的计划奏效了吗?
发难
白崇禧是一位著名的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曾追随孙中山,与老桂军阀作战。那时桂系军阀势力甚大,最后竟被李宗仁、白崇禧打得溃不成军,这二人配合之默契,用兵之能,可见一斑。
白崇禧因其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临危不乱,指挥有方而闻名于世。白崇禧、李宗仁等人,使桂系的老军阀退居幕后,率领新军一路北进,直抵山海关,奠定了北伐战争的基础。
白崇禧因其在北伐战争中的卓越功绩,被称为“北伐第一人”。
白崇禧不仅在北伐战争期间,而且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其卓越的智力和统兵才能,对国民党的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像他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甘心屈居人下的,他加入北伐,完全是因为他和孙中山先生相识,仰慕孙中山的才能,所以才甘愿做他的部下。
孙中山走后,桂系军阀对汪精卫、蒋介石均不满,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可谓不睦。
蒋介石数次下野,也与桂系军阀脱不了干系,桂系军阀不肯支持蒋介石,蒋介石曾数次被赶下台。
淮海战役一开始,国民党军队又吃了大亏。在第一阶段,消灭了七八万黄百韬兵团,进入了第二阶段。
蒋介石的王牌部队——黄维军全军覆没,伤亡十二万余,仅余杜律明的三十万余人,亦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于陈官庄,徐州危矣。
蒋介石这时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
他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更多的政治支持以及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支持,但是都被否决了。面临内忧外患,他只好考虑退位。
蒋介石于十二月五日派遣其心腹吴忠信将其退位之意传达给李宗仁,
当天晚上,李宗仁以长途电话通知汉口的白崇禧,并请桂系智囊程思远于六月飞往南京,商讨应对之策。
白崇禧听说老蒋要退位,心中大乐,真是难以言表。但他很清楚,老蒋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绝对不会让自己的权力拱手相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更多的压力。
十二月十四日,即黄维兵团已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的前一天,“华中剿总”的副总司令和第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由南京乘飞机回到了汉口。白崇禧一反平时的作风,专门把宋希濂请到家中,秘密谈话。
白崇禧说,目前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糟,杜聿明三军不能逃脱被歼灭的危险;华北方面,陈长捷在天津,傅作义在北平,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为今之计,唯有与中国共产党重启谈判,蒋先生得暂避一段时间。”
宋是蒋的亲信,他从白公馆出来,就开车去找华中剿总正务委员会秘书长袁守谦,袁将白崇禧同宋希濂的谈话秘密告诉蒋介石,这件事是他亲自过问的。
蒋介石于十二月十七日,正式派遣张群,张治中,吴忠信,前往南京的福厚岗69号,同李宗仁商谈蒋介石下野一事,两人商定,蒋介石自愿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宣布和平主张,行政院主持谈判。
白崇禧了解到这份协定的内容后大为不满。他打了个长途,托程思远告诉李宗仁:
“德公当选,是依照《宪法》第四十九条上半款规定,如果总统有事请辞,则由副总统接替。”而非后半句的“代理”,这才是重点。
不然,名不正,言不顺,命令不能行,一切事情都不能做成。”
一星期之后,白崇禧见蒋介石还没有退位的迹象,便亲自提出“和运”的要求,在舆论上向老蒋施压。
十二月二十四日,他写了一封“亥敬”的电报给蒋介石。敬指二十四日),电报上写道:“人心是军心,民气是为士气。
默察最近人心涣散,士气低落,这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接着他请求老蒋:“趁着京沪、平津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谈判。”
湖南的程潜,在白崇禧的怂恿下,在同一天也拍了一份电报给蒋介石,要求和谈。
李宗仁当时正在南京,看见白崇禧发来的“亥敬”电报,登时惊呆了,原来在同一天,他就知道蒋介石将在一九四九年一月正式下野。
十二月二十四日,老蒋又指定他的亲信吴忠信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明显是要抢在他下台之前,先作好人员的部署。
他还没来得及通知白崇禧,这位“小诸葛”就自作主张,给他打了一封电报,老蒋说不定会改变主意,影响到他的“接班”。
正如他所料。蒋介石接到白崇禧和程潜发来的“亥敬”电时肺都要爆炸了,他说: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出戏是由白崇禧一手导演的。他们这样逼人,老蒋就不愿意退位了。
白崇禧在“亥敬”电报发出去以后,没有得到老蒋的回应,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要求湖北省国会通过一项要求和谈的决议,并向蒋介石发出“艳”电。
这封信说:“为了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散,如果我们不采取改革的办法,党国就会灭亡。”然后,他又请求老蒋“按照我们惯常的政治方式来谈判。”
第二天,白崇禧又给蒋介石打了一封电报,又说:“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争,都要尽快解决,时间紧迫,请尽快作出决断。”
河南省长、第5绥靖司令张轸也发来电报,清楚地呼吁:“请总统果断退位。”
河南省参政会主席刘积学的电报,口气更加强硬,要老蒋“立即退休”。国家大事,由人民自己决定。”
同时,湖北,河南,湖南,广西,江西五个省的联合电告:「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东北,华北,徐州,我们可以以长江为屏障,分散兵力,以求喘息之机,但由于人民对战争的厌倦,人民的要求,我建议你暂且退位,休整一段时间,由你来主持大局。”
这可真是华山钟声大作,洛川谷应声,这场“小诸葛”一手导演的政治大戏,已经愈演愈烈。
抵达台
那时候,中华人民的解放步伐正在加速,西南省份的起义此起彼伏。蒋介石眼看形势不妙,只好逃往台湾。
形势一片混乱,白崇禧于十二月十九日提出他的最后一招,
即请蒋介石派兵到越,打败胡志明,占领越南北部,从而实现对大陆的反攻。
白崇禧则建议蒋介石留下一部分人到四川打游击,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蒋介石听了以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小诸葛”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于是,他第一时间将这封信发给了远在内地的顾祝同。
但从整体上看来,这一主张是靠不住的,而且有违白崇禧的“小诸葛”称号。
孙元良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如果让他去穷乡僻壤打游击,那绝对是最容易逃走的,
而且,这些军官都是养尊处优习惯了的,根本无法适应游击队的生存方式,只能在敌人的地盘上打劫。
加上当时的国民党势力已经大不如前,老百姓被国军压迫了这么多年,如果还留在这里,肯定会被民众“举报”。
袭击胡志明的提议就更加荒谬了。
胡志明毕竟是在广州跟共产党学过书的人,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对祖国的团结,都不是那么容易被俘虏的,
因此,即便国民党军队进入越南消灭了胡志明,胡志明的部队也一定会与之战斗到最后一刻。
更何况,当时法国人已经把越南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国民党军跑到法国的国土上来炫耀,实在是太荒唐了。也正因此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一九五二年的一日,一伙特务竟闯进白公馆进行强制搜索;不单单是搜索,连地面都要刨开查看。白崇禧得知此事乃蒋经国所为,大为震怒,当即致电向蒋经国质询。
但蒋经国却说:「健公,你的住宅,我还没有这个权限搜查,你若不相信,可以向总统请示。」
白崇禧果然打电话到老蒋那里,老蒋答道:“不但你,薛岳也要搜。不只是你们两个,而是所有人。”其实薛岳公馆也是如此,白崇禧除了干瞪眼之外,别无他法。
后来,蒋介石只是命令手下在白崇禧家的对面设立一个警察局,
警察大都是白家特务,使白崇禧的旧部、故友不敢到他家里来,怕被盘查,白宅大门一天比一天冷清,
到后来,那些来跟他对弈的棋友也不来拜访,弄得白崇禧像张学良那样深居简出。
一九六四年二月,李宗仁在《先锋论坛报》纽约发表一封呼吁美国政府承认新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公开信,白崇禧迫于蒋介石的压力,公开打电话给李宗仁,痛斥其“迭发谬论”,要其“痛改前非,以保晚节”。
直到一九六五年七月,李宗仁毅然决然地回到新中国,白崇禧的牵制和制衡作用已完全丧失,蒋介石视其为弃子,命毛人凤设法刺杀。
离世
没过多久,一位姓杨的副官给谷正文送信,告诉他白崇禧准备到阿里山去狩猎。这一次,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选择了坐火车。
虽然火车比火车要安全,但它并不是一条主铁路线,而是一条专门为矿工修建的铁路线。
这条铁轨平时行驶的火车不多,但每次都要做好计划,不然很可能会发生撞车事件。
谷正文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让火车“相撞”,这样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立即开始布置,企图以引起这次列车事故为手段,刺杀白崇禧。
根据情报,白崇禧一行人的活动轨迹与时机,谷正文等人立即动身,密谋很快进行。
白崇禧与随行人员一同登上了一列小火车,直奔阿里山,而在火车离开不久,又有一列谷正文已经准备好的火车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对面的火车从山坡上疾驰而来,若两辆汽车撞在一起,白崇禧决无生还的理由。
只是这一次白崇禧的部下也是反应极快,毕竟他们若是不能及时应对,只怕也会被杀得干干净净。
于是白崇禧又一次死里逃生,跳出了列车,逃过了一场极其危险的死局。
这时,白崇禧才明白是谁要刺杀他!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没有出去的原因,让谷正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白崇禧是出了名的“小诸葛”,他很清楚特工的套路。
之后,又有一回,白崇禧乘坐的汽车发现一辆尾随其后的吉普掉了锚,他立即主动停车等候,还让司机通知另一方,不要着急,慢慢修理。这让跟在他身后的特工们很是尴尬。
而另一边,白崇禧正与一位友人喝咖啡,离开时为另二人付账,那二人便是监视他行踪的特务。
面对如此强敌,谷正文无可奈何,只得命人加强对白崇禧住处的监控,不少出入白家门的人也受到了严密的监控。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白崇禧的一名副官发觉这位首长不象平时那样起来。不过,想起白崇禧身旁有个漂亮的小护士服侍,便不以为意了。
可是,眼见时辰已过,白崇禧的卧房却仍不见有人起来。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他悄悄地去敲了敲门,然而里面并没有回应。
于是,他大胆地试了试门把手,却发现门是虚掩的。说着,他打开了门。
当房门被推开的时候,副将整个人都惊呆了。
白崇禧全身赤裸,一动也不动,生机全无。那具尸体已经变成了紫色,床上的被子已经被撕碎,床边还放着一个空杯子。可是,张小姐并没有在房间里!很明显,张姑娘已经走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得知白崇禧已死,副官只得为其披上白色的衣服。副将摇摇头,叹息一声:“这一次,他是真的要死在马背上了,先生一天到晚都在给他调养身体,我就知道他的身体吃不消!”
蒋介石对白崇禧之死并不感到意外。蒋介石出席白崇禧之丧,在其日记中写到:「他可以善终,算他命大。」
从蒋介石日记中所说,白崇禧若不是死得如此凄惨,他的结局将更为悲惨!
其实李宗仁对白崇禧的结局,好象是早有预料。否则,李宗仁在白崇禧问及其今后之计时,决不会这样说。
由李宗仁、白崇禧等领导的新桂系,是一个新兴的军阀,其力量是无可置疑的。当时桂蒋势力频繁地同蒋介石争夺权力,先后7次向蒋介石投降,其中两次还成功地逼蒋介石下台。所以桂系与蒋介石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当时,每一次倒蒋,白崇禧都是带头、打头阵的人。比如……
一九二七年八月,李宗仁、白崇禧,在北伐时期,就对蒋介石在粮饷调配等问题,颇有微词,而蒋介石又身陷重围,故作“逼宫”。
蒋介石在一次国民党中央大会上下令白崇禧出战时,白崇禧当即与之针锋相对。蒋介石觉得丢脸,于是递交了辞呈。
他日因,今日果,白的死亡并不奇怪,只能说他没有跟队人吧
参考资料:
钟山风雨——白崇禧逼蒋下台始末 作者:何开粹
来源:历史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