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会深观察(三十一):全民健康覆盖的全球实践:不让一个人掉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1:50 1

摘要:几年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医疗与健康得到各国空前的重视与投入。而随着疫情平息,全球卫生体系的深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卫生体系,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几年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医疗与健康得到各国空前的重视与投入。而随着疫情平息,全球卫生体系的深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卫生体系,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当前,全球医疗卫生体系面临哪些挑战?如何保证慢性病、罕见病患者在全球健康覆盖中不掉队?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将如何赋能医疗服务的普惠化?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一场“人人享有健康的共同未来”圆桌讨论上,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及医疗行业的多位嘉宾齐聚,探讨实现健康可持续目标的新挑战与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协同发展。

全球健康事业面临重大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去年发布的《2024年全球卫生支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卫生总支出为9.8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9.9%,这是自2000年以来全球卫生总支出首次出现下降。报告同时指出,全球有45亿人无法获得基本卫生服务,20亿人因医疗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在此背景下,降低卫生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优先级会造成严重后果。

“现在是该谈论如何控制卫生费用的时候,还是应增加投入的时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在圆桌讨论中表示,卫生事业维护的是生命和健康这一人类根本利益,一定要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王辰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分析称,卫生事业上的开支被视为所谓的“无底洞”,这是阻碍国家和政府投资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卫生领域的投入,“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王辰称。

他进一步解释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亟需开拓市场,发展产业经济,而对健康产业的投资会有良好的产出。“人类最可动员的消费市场其实是健康市场。”他称。

除了全球范围内的卫生投入不足,地区冲突明显增加、烈度增强,对当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攻击频发,也极大考验着当地卫生系统的韧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个人特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史德林强调,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以确保在冲突和危机地区,陷入人道主义危机和流离失所的人群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

在疫苗推广、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不实信息和谣言被迅速广泛地传播,挑起民众的恐慌与对立,影响全球卫生合作。针对疫情被“污名化”和“政治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强调要重视“信息病毒”的危害。

全民健康覆盖“一个都不能少”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承诺,但罕见病、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让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以罕见病为例,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抒扬表示,罕见病虽然单病种发病罕见,但由于病种繁多,全球有约4亿多人罹患罕见病。由于病例罕见、医生知识储备不足、治疗药物缺乏且昂贵,罕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面临难症难治的问题。但她同时援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说法强调:“全民健康覆盖,一个都不能少,包括罕见病,不能因为某种疾病只影响少数人,就认为它不那么重要。”

面对复杂严峻的医疗卫生形势,多位与会嘉宾提出,完善医保体系、推广早筛早诊、加强健康宣传和优化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将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慢性病的治疗周期长、费用大,早筛早诊作为较低成本的干预措施,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愿景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球主要制药企业之一,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在慢阻肺的治疗上,最好从初级卫生保健的阶段就进行干预,例如改变生活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早诊断早截断,避免进入急性期时才治疗。

提高公众对卫生决策的认知水平对实现全民健康至关需要。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表示,当前肺癌筛查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公众对其重要性认知不足,并且还持有“不查就没有病”的错误观念。

此外,实现全民健康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参与,通过创新与资源共享,实现健康服务普惠化。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统计,目前正有120场冲突在世界各地肆虐,冲突严重地区极易因医护人员短缺和医疗设施不足成为“医疗沙漠”。史德林表示,国际组织要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和加强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医院和急救系统的基本运行;其次,国家要制定投资政策,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捷度;再次,特别在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各方要尊重《战争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中不攻击医疗设施的要求。

王辰表示,老年群体的精神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也是突出问题。除医疗保险外,还需建立涵盖生活照顾和社会权益维护的老年长期失能照护体系,特别是老年长期失能照护保险。

陈万青则表示,癌症筛查需要更大的投入,例如鼓励商业保险的介入和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导企业和慈善机构给予设备及筛查工作更多扶持。在经济落后地区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对一些贫困人群提供免费的筛查和诊疗。

重视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

与会嘉宾一致表示,从早期临床研究到医疗服务提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弥补了由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健康鸿沟。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指出,要特别关注创新在全球卫生中的作用。国家的医疗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相关部门要部署尖端技术,开拓人工智能诊断和远程医疗等数字解决方案的应用边界,关注偏远地区和人群以实现全球覆盖。

在马来西亚,肺癌是第三大常见癌症,在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一,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四。马来西亚卫生部慢病司副司长努拉雅娜·哈桑在圆桌讨论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的研究显示,大约80%的罕见病有遗传原因,其中近70%出现在儿童时期,约95%的罕见病缺乏获批的治疗方法,准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4.8年。张抒扬表示,受到知识空白和接触病例较少因素影响,有诊断罕见病能力的医生更是少数。据她介绍,她所在的医院在罕见病病例的症状表型、基因筛查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搭建了“罕见病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有助于罕见病的早期识别、早期发现,还为基层医生提供了诊断工具。

而在老年照护领域,人工智能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默克执行副总裁、默克中国总裁何慕麒则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机器人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医疗服务和照护需求。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