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都知道,东部战区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台海,而每当有重大军事行动时,东部战区的官方账号就会发布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出自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之手。
我们都知道,东部战区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台海,而每当有重大军事行动时,东部战区的官方账号就会发布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出自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之手。
我们见识了太多的东部战区发布的海报和视频,这些宣传品,制作精美,震撼力强大。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大杀器!
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的创作,绝非简单的美工设计,而是军事行动的延伸。
例如2024年发布的《回家》海报,用红色繁体字标注“金门”并配上福建海警船图片,直接对应当时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的常态化执法。
这种“海报即战报”的操作,让台湾当局和民众能直观感受到:解放军的军事部署与海警执法已形成无缝衔接,任何挑衅都会触发连锁反应。
更硬核的是《进逼》海报,画面中舰机抵近台岛的动态构图,被军事专家解读为“空海一体战”理论的视觉化呈现。
火箭军、登陆舰等装备的排列组合,暗示着“夺岛作战”的战术推演。这种设计让岛内民众“看图知危”,也让外媒惊呼“北京在用海报重新定义台海安全边界”。
融媒体中心深谙网络传播规律,把军事术语转化为“网言网语”。例如《越海杀器》海报中,歼-20被称为“踹门神器”,052D驱逐舰被比喻为“锏链锁独”,远程火箭炮则被戏称“量大管饱”。
这些接地气的表述让严肃的军事装备瞬间“出圈”,在B站、抖音等平台引发二次创作热潮。
繁体字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2024年的《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海报,特意用繁体字列举“台独”罪行与解放军反制行动,被网友调侃为“生怕对岸看不懂”。
这种“精准投喂”策略,既照顾了岛内受众的阅读习惯,又暗含“文化同源”的政治隐喻。
每幅海报背后都有专业军事分析支撑。例如《回家》海报中标注的6块红色区域,对应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解放军划定的实弹射击区,暗示“同样场景可能随时重现”。而《枕戈待旦》系列海报展示的舰机备战画面,被解读为“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常态化威慑。
这种专业度还体现在细节把控上。2025年的《进逼》海报中,舰机抵近台岛的航迹线采用“弓箭头”设计,军事专家指出这暗含“杀伤链闭环”概念——从侦察定位到火力覆盖的全流程打击能力。普通网友可能只觉画面震撼,但懂行的人能读出“区域拒止/反介入”的深层战略。
不同于传统静态海报,东部战区的作品常搭配动态视频。例如《回家》海报做成短视频后,燃烧的“台独”纸张飘落、海警船破浪而出的动画效果,让“反独促统”的主题更具冲击力。
2024年《联合利剑-2024A》演习期间,海报与无人机航拍、舰载摄像机画面同步发布,形成“虚实结合”的立体传播效果。
更厉害的是“技术埋梗”。2025年某海报背景中隐藏的摩尔斯电码,被军迷破译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某期视频里战机呼啸声的频率,被发现与《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吻合。这种“彩蛋式传播”既增加趣味性,又激发公众参与解读的热情。
从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5小时发布实弹射击海报,到2024年金门渔船事件次日推出《回家》海报,融媒体中心总能“快过台媒报道速度”。
这种时效性来自特殊的组织架构:成员多为战地记者出身,常年嵌入演习一线,甚至有人随运-20运输机直抵救灾现场,实现“新闻发生地与发布端零时差”。
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的“牛”,在于它将军事行动的硬核实力与新媒体传播的“软实力”巧妙结合,打造出既能震慑对手、又能凝聚民心的爆款产品。这种“牛”的背后,是战略定位、专业能力和时代嗅觉的完美统一。
这种“牛气”,本质上源于解放军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与新媒传播规律的深度融合。当别家官微还在发“节日问候”时,东部战区用海报告诉世界:每一幅画面都是实战预演,每一次点击都在凝聚14亿人的钢铁意志。
来源:丛林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