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里写生!南京这所中学在扬州个园上户外融合实践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20:44 2

摘要: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二热爱美术和传媒的学生以及高一部分优秀学生共300余人现身扬州个园,他们以天地山水为课堂,画画、写生、摄影、播报……一堂堂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户外融合实践课精彩上演。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二热爱美术和传媒的学生以及高一部分优秀学生共300余人现身扬州个园,他们以天地山水为课堂,画画、写生、摄影、播报……一堂堂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户外融合实践课精彩上演。

在抱山楼前的青石阶上,学校传媒生们用镜头捕捉飞檐下掠过的雀影。美术生们支起画架,用画笔勾勒出湖石皱褶间的光阴流转。当画笔遇见镜头,自然成为最灵动的教室。晨光穿透个园“宜雨轩”的雕花木窗,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菱形光斑。师生们穿行于回廊之间,用脚丈量、用手触摸、用心共鸣。这种打破感官界限的教学设计,正暗合个园“四时不同景”的造园哲学。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明白:教育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精神造景”。教育也不止于方寸讲台,当画笔与镜头在山水间共舞时,最好的课堂永远在探索的路上。

学生背着画箱,踏过“竹西佳处”的青石板。美术老师轻叩夏山的湖石。“听,石头在呼吸。今天的任务不是‘画得像’,而是画出你们与这座园林的私密对话。”“传统课堂里我是知识输出者,但在这里,我和同学们都在向自然‘借智慧’。”赵方强老师指引学生将“眼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经徐子力老师指点后,学生们画作中的石头皱褶逐渐赋予了生命。在课程分享环节,传媒班的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视频Vlog,定格下一天的美好。

“教育本就应该发生在天地之间。”学校副校长靖雷表示,这种跨学科、跨校际的合作模式,预示着未来艺术教育的新形态——在真实与虚拟的交界处,重新定义教室的维度。这场持续8小时的户外课程也隐藏着精心设计的“教学密码”:园林建筑的空间叙事成为传媒生的分镜脚本,叠石理水的皴法笔意化作美术生的动态构图参考。“美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培养艺术家,更是塑造‘完整的人’。这不是一堂寻常的写生课,而是一场发生在园林深处的课堂实验。这不仅让亭台楼阁成为知识生产的现场,更印证了一个教育真理:当课堂的围墙被春风融化,思想的种子便会在更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据了解,学校先后获得首批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全省江苏省首批高水平艺术团、南京市美育课程基地、连续两届南京市优秀美术教研组等荣誉。扬州个园写生是南师大附校写生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举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写生、为期两周的安徽宏村等地户外写生实践活动课。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快乐感、提升对美术、传媒等专业的理解。此次扬州个园写生前,学生们提前了解扬州园林建筑、风俗文化等,因此,呈现出的作品不仅是眼里看到的画面,更融入了每个人深层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学生们的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学校公众号、南京市级公开课及世界地球日等平台展出。“我们希望通过写生课及展示平台,为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美的种子,也印证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人的成长创造更大空间。”靖雷表示。

通讯员 杨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